


2025-06-25
6月23日-25日,由負責任海產中心(The Center for Responsible Seafood)主辦的“2025蝦產業峰會”(2025 Shrimp Summit)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
挪威市場分析機構Kontali分析師Erwin Termaat預測,2025年全球南美白蝦產量大約在583萬噸,年增長率為6%。其中厄瓜多爾預期增長率為10%至154萬噸(前幾個月增長高達16%,下半年將放緩),中國產量將增長5%至100萬噸左右,印度增長5%至110萬噸,越南70萬噸,印尼38.5萬噸。
行業最關心的問題仍然是美國對等關稅。7月9日將是談判截止日期,目前美國還未與亞洲主產國達成協議,各國是否會獲得談判延期是值得探討的。
Kontali分析師Ragnar Nystoyl預測,7月9日后出口到美國的蝦產品將有超過70%要面臨關稅上調風險,平均稅率將在一夜之間上升至25%,亞洲國家或無一幸免。這意味著美國進口商要支付高達1.5億美元的關稅。
今年上半年美國進口總量同比增長了10%,進口商出于對關稅的擔憂加快囤貨。按原產國來看,40%來自印度,32%來自厄瓜多爾,17%來自印度尼西亞。
截至目前,美國蝦產品零售端需求尚未下降,首批受關稅影響的產品已經進入市場。美國批發商Eastern Fish Company總裁Eric Bloom認為,新關稅將對消費產生嚴重影響,10%基準關稅下,最壞的情況還未表現出來,在某些情況下餐飲服務銷售額還有所增長。但接下來幾個月,無論是折扣店還是高端店,都會不同程度提高價格,具體影響要到夏季過后顯現出來。
“很多蛋白價格在消費者看來已經偏高了,如果我們在售價上加上關稅,預計將會有更多消費者不再選擇我們的產品。”Bloom說。
美國這一對等關稅政策一旦全面生效,對全球蝦產業格局的沖擊不容小覷。對于亞洲蝦產品出口國而言,多年來苦心經營的美國市場份額或將面臨重新洗牌。印度作為美國蝦產品的重要供應國,大量的出口訂單或因關稅沖擊而流失,其國內蝦養殖、加工及相關產業鏈上的眾多從業者生計將受到威脅。印尼、越南等國情況類似,可能不得不重新尋找海外市場,或降低對美出口依賴程度。
厄瓜多爾雖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美國,在運輸成本上有一定優勢,但關稅提升后,即便其產品仍具有競爭力,也會因價格上漲而使美國消費者購買意愿降低。從美國國內市場角度看,美國進口商為消化高額關稅成本,會將部分價格壓力轉嫁給下游零售商,最終導致消費者購買蝦產品的價格大幅攀升。這不僅會影響普通家庭的餐桌選擇,也會讓眾多以蝦為主要食材的餐飲企業經營成本上升,甚至可能被迫調整菜品結構,減少蝦類菜品供應。這場關稅風波之下,全球蝦產業供應鏈各個環節都將面臨嚴峻挑戰與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