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0
2025年8月,德國對美出口延續低迷態勢,經日歷與季節性調整后的出口額降至109億歐元,環比下降2.5%,不僅實現連續第五個月下滑,更創下自2021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比跌幅進一步擴大至20.1%。這一數據印證了美國貿易政策對德國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持續沖擊,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復蘇之路蒙上陰影。
美國加征關稅的連鎖反應成為拖累出口的核心因素。2025年以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持續升級:不僅對歐盟輸美汽車維持15%關稅,使德國寶馬、奔馳等車企每年額外承擔數十億歐元成本;9月更宣布自10月1日起,對進口品牌藥品征收100%關稅、境外生產的重型卡車征收25%關稅,而美國正是德國制藥業和汽車工業的關鍵出口市場。宏觀經濟與經濟周期研究所科學主管塞巴斯蒂安·杜利恩明確指出,8月出口數據與工業新訂單、生產數據的疲軟形成呼應,均直指美國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
出口疲軟已滲透至德國核心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汽車制造業首當其沖,寶馬、大眾等車企2025年上半年利潤普遍大幅下滑,既受電動化轉型滯后影響,更因美國關稅抬高出口成本、削弱競爭力。而制藥業作為德國另一出口優勢領域,面對美國即將實施的100%懲罰性關稅,德國研究型制藥企業協會直言此舉將成為行業“嚴重挫折”,進一步加劇對美出口壓力。
從整體貿易格局看,德國8月出口總額達1297億歐元,環比下降0.5%,顯示外部需求疲軟具有普遍性,但區域分化特征顯著。與對美出口的持續下滑形成對比的是,當月德國對中國出口額達68億歐元,環比增長5.4%,中國市場的增長韌性為德國出口提供了重要支撐。
對于后市走勢,多數機構持謹慎態度。盡管慕尼黑伊弗經濟研究所9月調查顯示出口行業景氣度較8月略有改善,但該研究所調查主管克勞斯·沃爾拉貝強調“持續性復蘇尚未出現”。結合美國關稅政策的落地節奏與德國工業訂單連續3個月下滑的現狀,經濟學家普遍預計,對美出口下滑趨勢短期內難以扭轉,且德國經濟難以像以往復蘇周期那樣依賴出口拉動增長,疊加能源成本高企、產業轉型緩慢等內部問題,其經濟復蘇之路仍充滿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