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3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出口額達3.75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對同期整體出口增長的貢獻率超30%,成為拉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這一表現不僅印證了我國制造業新動能培育的顯著成效,更凸顯了"科技創新+品牌升級"雙輪驅動下的外貿競爭力提升。
一、高技術出口成增長支柱,裝備制造表現亮眼
在高技術產品出口的細分領域中,裝備制造類產品展現出極強的增長韌性。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出口同比增幅達25.5%,成為增速最快的品類之一。近期我國成功出口的一座價值近150億元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平臺,其年產能可滿足千萬人口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氣需求,堪稱高端裝備"出海"的標志性案例,彰顯了我國在超大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從更廣泛的產業維度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強勢增長與機電產品出口的整體升級形成呼應。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達12.07萬億元,同比增長9.6%,占出口總值的60.5%,較上年同期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的高端裝備出口增長22.4%,儀器儀表增長15.2%,構成了高技術產品出口的核心支撐體系。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增長態勢具有持續穩定性,高技術產品出口已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顯示產業升級的動能具有長效性。
二、民營力量崛起,成為創新出口主力軍
民營企業在高技術產品出口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成為推動出口結構升級的關鍵力量。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民營企業出口高技術產品同比增長15.3%,增速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占我國同類商品出口總值的比重達54.2%,較上年同期提升1.6個百分點。在多個細分領域,民營企業已成為絕對主力:接近8成的高端機床、超過7成的鋰電池、接近6成的醫療器械均由民營企業出口,展現出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與市場響應上的獨特優勢。
民營企業的活躍表現,與我國外貿經營主體結構的持續優化密不可分。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達19.16萬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出口增長8.8%,進口增長5.9%,在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持續提升,為高技術產品出口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三、品牌升級提速,自主IP價值凸顯
科技創新的深化正推動我國出口從"產品輸出"向"品牌輸出"跨越,自主品牌在高技術產品出口中的權重持續提升。以兩大重點領域為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電動汽車出口中自主品牌占比達59.5%,農業機械出口中自主品牌占比達40.2%,均較去年同期有明顯提升。這一變化標志著我國制造業不僅在生產制造環節實現突破,更在品牌建設、全球渠道布局等高端環節獲得認可。
從行業整體看,自主品牌建設的成效已形成規模化體現。今年上半年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已達32.4%,較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從工業機器人到新能源裝備,一批中國自主品牌憑借技術創新與品質優勢,在全球市場實現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如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市場份額已躍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繼續增長61.5%,成為自主品牌出海的典型代表。
四、外貿轉型深化,綠色與智能成新標簽
高技術產品出口的增長軌跡,清晰勾勒出我國外貿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升級路徑。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企業精準把握市場需求,持續增加優質綠色產品供給,鋰電池、風力發電機組等綠色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速均超過兩成,"新三樣"產品、鐵道電力機車等綠色產品增速也達到兩位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綠色貿易優勢。
這種轉型不僅體現在產品層面,更植根于產業生態的系統性升級。正如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所言,我國出口保持穩健增長的底氣在于完備的產業體系,動力則來自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從液化天然氣生產平臺的高端制造,到電動汽車的智能網聯技術,再到工業機器人的場景應用創新,我國高技術產業正形成"技術研發-產品制造-品牌輸出"的完整閉環,為外貿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體而言,前三季度高技術產品出口的亮眼表現,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腳。在民營主體活力釋放、自主品牌崛起、綠色智能轉型的多重驅動下,我國外貿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跨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外部支撐。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高技術產品出口有望持續扮演外貿增長"壓艙石"的角色,推動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加速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