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7
近日,記者走進江蘇友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車間,只見一臺臺小型靜音除濕機在生產線上逐步成型,不久后它們將踏上銷往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旅程。“我們95%以上的產品用于出口,移動空調和除濕機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出口業務銷售收入達8.23億元,同比增長10.38%。”公司董事長吳清平的話語中透著自信,而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1100多項專利、每年占營收3.5%的研發投入、15個高低溫焓差實驗室以及線上線下銷售網絡的協同支撐。
在貿易環境復雜多變的當下,持續創新的定力與供應鏈管理的智慧,成為眾多國貨小家電企業跑出“出海”加速度的核心密碼。
技術創新:錨定需求的“生存之道”
“穿墻空調后部設計兩個孔,分別作為進風口和出風口,無需在窗外懸掛室外機組,完美適配歐美用戶的居住需求,上市后銷量持續走高。”江蘇友奧研發總經理盧德峰直言,創新是企業立足海外市場的根本。針對歐洲消費者對靜音性能的嚴苛要求,公司自主研發降噪技術,推出的靜音除濕機噪音低至30分貝,達到室內幾乎無感的使用體驗。“我們不僅制造家電,更革新制造方式,將AI、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入生產全流程,實現效率、品質與柔性生產的統一。”吳清平表示,技術創新與智能制造已成為企業在智能環保小家電領域的鮮明標簽。
蘇州清聽聲學科技有限公司的創新路徑同樣精準,其面向美、歐、日、韓市場推出的定向音箱,憑借獨特音頻技術將聲音鎖定在特定角度,既保障公共場合溝通的私密性,又避免干擾他人,成為海外市場的“搶手貨”。深耕海外的深圳北鼎晶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以場景創新破局,持續推出多功能凈飲機、分體式電飯煲等新品,覆蓋養生、烹飪等多元場景,更構建起“電器+周邊+食材+服務”的全場景矩陣,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供應鏈筑基:本地化協同的“保障之基”
產品創新的落地離不開供應鏈的堅實支撐。北京利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霸州的供應鏈布局,正是國貨小家電以產業鏈優勢開拓海外市場的典型實踐。作為“中國小家電產業聚集地”,霸州已形成成熟產業生態,覆蓋五大系列300余種小家電單品,上下游配套企業超1000家,電機日均用量突破20萬個,年產值達80億元,但其中小企業在產能與品質標準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深耕行業30年的利仁科技瞄準北方供應鏈潛力,聯合霸州市政府構建政企合作模式,依托自身成熟制造經驗與標準化體系,整合當地區位與集群資源,打造適配出海需求的本地化供應鏈樞紐。“本地化供應鏈徹底解決了傳統跨區域采購中品質不均、供應滯后、成本高企等痛點。”利仁科技負責人介紹,旗下霸州電機生產基地目前月產量達30萬只,預計2025年底將提升至100萬只,為出口業務提供穩定支撐。這一模式也印證了中國小家電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即便東南亞等地掀起投資熱潮,但馬來西亞等國工人月薪已達3700-3800元人民幣,綜合制造成本比中國高出約15%,中國的產業集聚優勢短期內難以替代。
市場適配:精準破局的“增長之鑰”
全球小家電市場的巨大潛力為中國品牌提供了廣闊舞臺。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小家電市場規模達2027.6億美元,預計2032年將增至3012.4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5.13%,其中智能廚電賽道2024年規模突破1800億美元,同比增長18.5%。而不同區域市場的需求差異顯著:歐美、日韓等發達地區偏好智能互聯型高端產品,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則更青睞高性價比基礎款。
精準適配市場需求成為企業出海的關鍵。江蘇友奧在亞馬遜等平臺布局歐美站點,一方面派業務團隊實地調研,另一方面系統分析平臺Top50-100產品的特性與用戶評價,挖掘痛點后實時反饋研發端,形成“海外調研-國內迭代”的協同機制。如今,其跨境電商平臺年訂單量已達12萬臺。北鼎科技則以高端定位切入海外市場,通過亞馬遜與獨立站渠道拓展,更在TikTok等社交平臺與560萬粉絲的美食達人合作,以場景化內容觸達年輕消費者與品質家庭用戶,2024年自主品牌海外收入同比增長超90%。
從技術創新到供應鏈協同,再到市場精準適配,國貨小家電正以多維合力突破海外市場壁壘。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浪潮中,這種以創新為內核、以產業鏈為支撐的發展路徑,不僅讓“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智造”,更讓中國小家電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持續凸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