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9
風靡兒童群體的網紅玩具,僅靠標注“14歲+”就能逃避監管嗎?7月8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廣東民聲熱線”節目中明確回應社會關切:將把水彈槍等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納入重點監管范圍,通過多維度措施防范風險,守護兒童安全。
網紅玩具暗藏多重隱患,商家規避監管手段多樣
近年來,“真煮”廚房玩具、水彈槍等網紅兒童玩具憑借“培養動手能力”“擺脫手機依賴”等賣點走紅,實際卻常被售賣給14歲以下兒童。這些產品大多未通過兒童玩具3C認證,暗藏多重安全風險:“真煮”玩具可能導致燙傷、觸電,水彈槍存在擊傷隱患,部分產品的小配件易被誤吞,甚至存在化學物質超標等問題。
為躲避監管,生產廠家與賣家花樣百出:通過標注“14歲+”年齡標識模糊產品屬性,用“模型”“教具”等名義替代“玩具”表述,甚至虛構生產商地址、編造銷售話術,將危險產品包裝成“兒童友好型”商品。
多維度監管發力,破解“監管規避”難題
針對網紅玩具的安全隱患與商家的違規手段,廣東市場監管部門打出監管“組合拳”:
嚴打虛假宣傳,強化執法震懾
汕頭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金春林表示,接到相關舉報后,執法人員將第一時間現場核查,對誘導性宣傳、虛假宣傳等行為“發現一宗、查處一宗”,通過嚴格執法遏制商家僥幸心理。
分層警示教育,明確各方責任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認證認可監督管理處副處長戴靜強調,監管需多方協同:
家長應認清產品危害性,拒絕為低齡兒童購買此類非玩具產品,履行監護責任;
商家需嚴守“14歲+”承諾,若因產品設計缺陷造成兒童傷害,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聚焦重點領域,提升抽查效能
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大對校園周邊、電商平臺等重點區域的抽查頻次,針對性排查“三無”產品、廠址廠名虛假等問題,壓縮違規產品的流通空間。
強化平臺責任,技術手段賦能監管
廣東將督促電商平臺利用大數據監測敏感信息,如“適合小朋友玩的水彈槍”等違規表述,一旦發現立即下架相關鏈接;對履行監管責任不力的平臺,將依法約談、警告,倒逼平臺壓實主體責任。
此次重點監管的推進,不僅是對網紅玩具安全風險的精準回應,更彰顯了廣東以嚴格監管守護兒童成長環境的決心。通過明確責任、技術賦能、全鏈條排查,有望從源頭上遏制危險產品流向兒童,為孩子們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