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0
曾以實驗室技術為主的固態電池,正加速走向產業化應用,近期技術突破與產業落地動作頻頻。10月17日,2025第五屆先進電池產業集群論壇在深圳召開,固態電池的發展進程成為參會嘉賓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行業對其“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定位達成普遍共識。
技術演進:從半固態規模化到全固態突破
先進電池材料產業集群秘書長、欣旺達副總裁梁銳指出,近年來固態電池技術推進速度顯著加快。目前鋰離子電池的液態電解液占比已從100%降至10%-15%,固態化轉型取得關鍵進展,整個產業正處于“半固態電池加速推廣、全固態電池全力攻堅落地”的關鍵階段。
從技術價值來看,固態電池是鋰電池升級的核心方向。當前鋰電池追求更高能量密度時,液態電池的安全性問題逐漸凸顯,而固態電池同時具備高能量密度與高安全性,能有效緩解續航與安全焦慮。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過去十余年行業圍繞電池安全開展大量研究,當電池能量密度突破400瓦時/公斤,全固態電解質的重要性會大幅提升——它將有機電解質替換為無機電解質,從根本上解決了可燃問題,安全性顯著優于傳統液態電池。
近期學術界也傳來重要突破:我國科學家成功攻克全固態金屬鋰電池技術難題,讓電池性能實現跨越式提升。此前100公斤電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續航,如今這一數據有望突破1000公里,為長續航場景應用奠定基礎。
產業落地:企業動作頻現,半固態先一步規模化
產業界的落地進展同樣亮眼,上市公司在固態電池領域的布局不斷推進。
欣旺達在消費類半固態電池產業化上走在前列。截至2025年9月,其消費類半固態電池累計產量已突破800萬顆,標志著規模化應用進入新階段。目前這些產品已廣泛覆蓋手機、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移動電源、無人機等消費電子領域。回溯其發展路徑,欣旺達2021年啟動消費類半固態電池技術與產品開發,2024年上半年率先實現規模化量產,形成“研發-量產-應用”的完整閉環。
另一企業北京當升材料也在固態電池材料端發力。10月15日,該公司與山東博苑醫藥化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結合各自在硫化物電解質、高純碘化鋰領域的核心優勢,在固態鋰電材料技術開發、產品供應、市場推廣及股權投資等方面展開長期合作,從上游材料端為固態電池產業化提供支撐。
協同破局:產學研聯動應對全固態挑戰
盡管半固態電池已實現規模化,但全固態電池大規模商業化仍面臨技術瓶頸。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分析,當前全固態電池主要面臨“固-固界面接觸與穩定性差、離子傳輸效率較低、材料制備難度大”等問題,產業界正像當年攻克液態鋰電池技術一樣,集中力量突破這些難點。
“產學研”協同成為加速成果轉化的關鍵路徑。企業端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欣旺達2025年上半年研發投入19.24億元,同比增長35.23%,并與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在電池技術與材料領域開展聯合研發,重點推進固態電池等前沿產品開發;寧德時代上半年研發投入達100.95億元,同比增長17.48%,通過全球六大研發中心與智能化開發平臺,快速篩選材料體系、推進電池設計,依托工程化與供應鏈能力加速新技術商業化。
張孝榮表示,當前固態電池產業呈現“半固態與全固態雙線并行”的格局,頭部企業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隨著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升級與技術迭代,固態電池有望推動新能源領域進入更安全、更高效的發展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