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4
在全球綠色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加速推進的浪潮下,我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正成為外貿出口的“新引擎”。廣州海關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8月,關區“新三樣”產品出口額達175.7億元,同比增長46.3%,在智慧監管與精準服務的雙重加持下,廣東新能源產品正以更強競爭力馳騁全球市場。
鋰電出口:智慧系統打通“高效通關路”
“以前檢驗要等三天,海關關員還要驅車1個多小時到現場,現在線上30分鐘就能搞定,全程‘隨報隨檢’太方便了!”廣東瑞慶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計劃與物料控制部負責人余長旺所說的便利,源于廣州海關打造的“出口鋰電包裝智慧監管業務管理系統”。不久前,該企業一批價值30萬元的鋰離子電池組包裝通過該系統申報檢驗,經線上信息比對合格后直接放行,企業即時獲取出口所需的鑒定結果單。
這款依托海關總署《智慧海關建設總體方案》打造的監管系統,實現了“生產端采集、線上化申報、智能化驗放”的全流程革新。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即可順勢采集產品信息提交申請,海關通過與歷史合格數據庫校驗比對,無異常則免于現場查檢。數據顯示,新模式使單批貨物預約查檢用時從72小時壓縮至30分鐘內,僅瑞慶時代一家年均就能節省倉儲、物流及人力成本超250萬元。
針對鋰電池作為危險貨物出口的特殊性,肇慶海關還推出“關長送政策上門”“問題清零”等服務機制,組織專家深入企業講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包裝標準、運輸規范及報關流程,指導企業建立溯源管理體系、完善標簽標識。今年前8月,肇慶海關監管出口鋰電池達4.5億元,安全與效率實現雙重保障。
光伏出海:技術創新疊加政策護航
鋰電池出口勢頭強勁,光伏產品同樣表現亮眼。在廣州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數字化車間里,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自動層疊設備精準排布電池片,智能機械手有序排版,每15秒就有一塊光伏組件下線。9月13日,該企業一批價值超210萬元的組件經花都海關監管后,順利發往黎巴嫩。
“我們的新一代BC背接觸組件光電轉換效率達24.8%,還能適應高溫、水上等嚴苛環境,剛推出就接到歐洲客戶200多個貨柜訂單,生產排期已到12月。”公司運營支持總監董曉婷介紹,其產品已遠銷巴西、荷蘭、克羅地亞等國,成為海外光伏電站建設的優選。
為助力企業攻克國際市場壁壘,花都海關量身定制幫扶“組合包”:安排專人跟蹤光伏產品主要進口國的技術法規,幫助企業合規應對技貿措施;指導企業應用“一港通”物流模式優化通關流程,提供“點對點”的申報與歸類指導。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今年前8月花都海關監管出口太陽能電池產品達1.1億元,企業出海信心持續增強。
綠色動能:新興市場成增長新藍海
廣州關區“新三樣”的出口熱潮,正是全國新能源產品海外擴張的縮影。當前,東南亞、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正成為“新三樣”出口的關鍵增長點,非洲地區因基建剛需與能源轉型需求,訂單指數已顯著高于其他區域。廣州關區企業憑借技術創新與品質優勢,在全球綠色能源市場中搶占先機。
從鋰電池的智慧通關到光伏組件的技術突圍,廣州海關以監管創新對接產業需求,用精準服務破解出海難題,既守住了安全底線,又激發了市場活力。隨著綠色低碳成為全球共識,在政策賦能與技術升級的雙重驅動下,“新三樣”將持續釋放出口潛力,為外貿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綠色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