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20
當前,中非經貿合作正從傳統的“貿易驅動”模式向更高層次的“產業協同”升級。其間,把握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機遇,推動中非在建筑建材領域的合作,需要探索新的路徑和模式。
3月13日,中非橋客戶私享會暨中國建筑建材品牌出海聯盟創始成員第二次會議在義烏舉行。會上,來自中資建筑建材公司和非洲的貿易商代表共話中國建筑建材深耕非洲市場的新機遇與新路徑。
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非正共同落實攜手推進現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動”。從自身發展角度看,非洲的人口結構正處于“黃金年齡”,年輕人占比高達60%以上。人口紅利為非洲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同時,非洲人口正快速增長,尤其是青年人口增勢強勁。有研究機構預計,到2050年,非洲總人口將增長至約25億,且到本世紀末,全球約一半年輕人將生活在非洲。要在非洲的人口紅利窗口期構建長期競爭優勢,中國企業需具備深度的本地化能力。此外,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建設正在釋放巨大的市場潛力,自貿區建設將加快非洲工業化進程,為中國企業在非洲的制造業、加工產業和服務業發展提供機遇。
浙江工商大學中非經貿研究院院長趙浩興教授指出,非洲正經歷城市化與工業化浪潮,基建需求旺盛,中國企業需突破傳統貿易思維,以“義利并舉”理念構建可持續合作模式。他強調,“本土化不是簡單的產品輸出,而是要在研發、生產、服務全鏈條融入非洲生態,通過數智技術重構產業合作體系”。
就中國企業走進非洲的創新路徑,趙浩興重點介紹了六大模式:產業基地模式——在非洲重點國家布局生產制造基地,降低物流成本,貼近當地消費市場。飛地合作模式——依托當地的中資園區整合上下游資源,形成產業協同效應。數智經貿模式——利用跨境電商、大數據分析優化供應鏈,實現精準營銷。授人以漁模式——通過職業培訓與技術轉移,培育當地人才,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旅融合模式——結合非洲自然資源開發農業與文旅項目,打造多元增長點。新能源開發模式——緊抓非洲清潔能源轉型機遇,布局光伏、儲能等領域。
數據顯示,浙江對非貿易連續三年突破300億美元,其中,建筑建材、汽車、新能源等領域是雙邊貿易增長的亮點。
對于非洲基建市場的發展趨勢,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業務中心總經理董志武結合企業在非洲開展橋梁、交通等領域業務的實踐經驗指出,非洲基建市場的綠色低碳技術需求激增、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普及、區域互聯互通項目加速落地。他建議,企業聚焦細分領域,以“技術+服務”的組合拳提升競爭力,把握中非基建合作機遇。
塞內加爾籍嘉賓、義烏中非商會非洲秘書長吉他從非洲營商環境與文化特點的角度出發強調,信任與本地化伙伴關系是非中基建合作“成功的關鍵”。他表示,塞內加爾作為西非經濟樞紐,開放度較高,歡迎中國企業投資建廠。
“非洲消費者不僅需要高性價比的產品,更需要符合本土文化的品牌故事?!蹦崛绽麃喥髽I家、杭州菲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菲菲建議,企業開拓非洲市場時應重視社交媒體營銷與本地化團隊建設。
會上成立了中國建筑建材品牌出海聯盟合資公司,將聯合中非橋為企業提供市場調研、政策咨詢、跨境金融等一站式服務。趙浩興指出,聯盟成員應抱團出海,共享信息與資源,通過“中國標準+非洲需求”的創新組合提升品牌溢價能力。“非洲市場充滿挑戰,更孕育著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唯有以創新為舟、以合作為槳,才能在這片藍海中行穩致遠?!?/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