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5
在石家莊市東北部的太行山山前平原,滹沱河北岸的無極縣,皮革業與裝飾材料行業歷經40余載風雨,早已深深扎根,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當地流傳的“無極縣,三大行,家家戶戶刮皮忙”俗語,便是這兩大行業昔日繁榮盛景的生動寫照,其中“三大行”指的正是皮革、裝飾材料以及化工。
回首往昔,無極縣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周占強介紹,在發展初期,無極縣的皮革業與裝飾材料業多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弊端叢生。生產布局分散,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技術水平滯后,環保問題更是突出,嚴重制約著產業的長遠發展。但無極并未就此沉淪,而是踏上了漫長且堅定的轉型升級之路,歷經初步整合、環保升級,逐步邁向產業集群化發展,如今更是步入綠色循環與數字化轉型的全新階段。
當下,無極縣皮革綠色循環經濟創新產業基地建設正穩步推進,成效顯著。目前,已有28家企業成功入駐,A、B兩區已滿負荷生產運營,C區也已順利建成交付使用。在產業集聚效應與創新驅動的雙重加持下,2024年,無極縣皮革業迎來大豐收,產值飆升至353.8億元,同比增長10.2%,在全國乃至全球皮革市場的版圖中,牢牢占據重要地位。據了解,無極縣現有皮革相關企業近3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近百家,年加工沙發革、座套革、箱包革和鞋面革等各類產品達11億平方尺,產量占全國總量的70%,在世界總量中也占比30%。
裝飾材料行業同樣不甘落后,緊跟時代步伐,加速向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巨楊產業園建成投產后,迅速釋放產能;萬華家居一期項目已投產運營,二期工程也在加快推進,進展順利。數據顯示,2024年,綠色家居行業入庫稅款達3658萬元,與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441萬元,增長率高達65%,彰顯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與巨大潛力。
多年來,無極縣在皮革產業升級之路上持續發力,成果豐碩。20世紀90年代初,無極縣在制革村子周邊規劃制革區,開啟集中制革、排污的新模式。1996年后,果斷關停取締“一家一戶”的小制革作坊,組建10家配備獨立污水處理系統的皮革公司,并建成日處理能力達6萬噸污水的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廠,促使皮革業邁向集約化、公司化發展道路。2011年,無極縣又高標準規劃建設皮革工業園區,將分散的涉水鞣制企業整合入園,進行全方位升級改造,引入國內先進的清潔生產工藝、生產設備以及污水處理設施,構建起皮革污水企業初級處理、園區處理中心集中處理、城鎮綜合污水處理廠達標處理的三級處理模式,從源頭解決污染難題。
為進一步鞏固產業聚集優勢,自2018年起,無極縣引入40多億元投資,在皮革工業園區內精心規劃建設皮革綠色循環經濟創新產業基地。如今,該基地內生產區、配套服務區、物流配送區、展示中心一應俱全,還配備了廢氣、廢水、危固廢處理中心,為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優質服務,真正實現企業入園即可安心生產,產品暢銷世界各地。
在延伸產業鏈方面,無極縣同樣成績斐然。積極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吸引了日本世聯汽車內飾、河北恒銳高檔皮革制品等一大批皮革精深加工、高檔制品、技術研發和商貿物流項目落地生根。一時間,真皮沙發、汽車座套等皮革深加工行業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不僅如此,無極縣還獨具匠心地將皮革引入藝術領域,開發出燙畫、貼畫、剪畫、雕畫等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為皮革產業發展開辟出全新的增長空間。
科技創新始終是無極縣皮革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目前,已有80多家皮革企業與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技術合作關系,組建專業技術團隊,設立獨立的研發中心或實驗室。同時,無極縣大力推行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模式,與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達成長期合作,定期邀請皮革專家前來指導、培訓,為產業提檔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
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無極縣同樣勇立潮頭。依托皮革綠色循環經濟創新產業基地,圍繞產業數字化應用園區和全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定位,大力扶持技術型皮革品牌。目前,正加快建設中國皮革產業技術研究院、信息化數據中心、金融服務大廳等配套工程,全力打造中國北方綠色生態皮革后整循環產業科技示范園。未來,無極縣將繼續堅持“做優傳統產業、做強主導產業、做大新興產業”的發展理念,不斷加大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力度,持續提升政府服務效能,為皮革產業及其他傳統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奮力譜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