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03
作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產和出口國,中國玩具正以強勁勢頭拓展海外市場。有“玩具之都”美譽的廣東汕頭澄海,占據全球玩具市場60%的份額,即便已過傳統出口旺季,當地企業依舊發貨繁忙,全力沖刺年末訂單。
旺季拉長訂單扎堆企業全力趕工交付
在汕頭澄海的嬰童玩具廠內,最后一條出口貨柜的裝貨作業緊張進行。該企業出口業務占比超七成,負責人介紹,往年七至九月是出貨旺季,今年受關稅波動影響,海外訂單整體后移,目前每天都有出貨安排,旺季持續拉長。“工廠將沖刺到12月底備貨,預計出貨量比去年增長30%左右。”
同樣忙碌的還有謝偉純所在的企業。為趕上圣誕銷售季,確保訂單按時交付,來不及走海運的玩具全部選擇空運發運。另一家玩具積木企業也在加班加點趕工,盡管上半年受國際環境影響,但全年出口額仍實現不錯增長,且明年新訂單已紛至沓來,生產節奏持續緊湊。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節日用品、玩偶、動物造型玩具超500億元,遠銷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款國貨“潮品”成為全球“爆款”,成為外貿出口新亮點。
產品創新賦能國風與智能引領市場潮流
這一輪出口旺季的拉長,彰顯了中國制造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韌性與效率,而產品創新則成為核心驅動力。海外采購商對具備自主IP的玩具青睞度日益提升,海外市場正成為中國原創IP的新增長點。
在企業展廳內,上千種玩具中近三分之一是今年新品,海外客戶“追新款”趨勢明顯。尤其在東南亞市場,國風玩具熱度持續走高,相關IP產品上新速度較去年快了近一倍。
人工智能浪潮下,玩具市場更掀起“智能化”風潮。澄海企業推出的智能機器狗、桌面陪伴機器人等AI玩具,成為各大展會的焦點。巴掌大小的AI口袋機器人憑借情感識別與動作模擬技術,互動趣味十足。其中主打“強AI交互”的桌面機器人已小批量出口至日本、韓國、俄羅斯、英國等地。
國產AI玩具憑借顯著優勢競爭力強勁:海外同類產品售價多在3000元以上,國內產品起步價僅幾百元,硬件成本低、芯片國產化及大模型使用成本優勢凸顯。咨詢公司IMARC預測,2024至2033年全球AI玩具市場復合增長率約14%,2033年市場規模有望從2024年的181億美元升至600億美元,市場空間廣闊。
多維發力破局應對挑戰拓展全球版圖
面對市場變化與關稅挑戰,中國玩具企業主動求變,從市場布局到供應鏈管理全方位提升競爭力。謝偉純所在企業原本主打歐美市場,在今年市場增速放緩后,迅速加大新興市場投入,同時細分挖掘原有市場消費需求,成功開拓新商機。
供應鏈端,企業紛紛“苦練內功”。某積木企業的雙層智能倉庫儲存著8萬種積木顆粒,20臺機器人精準完成分揀包裝作業。“今年訂單持續增長,每天平均上千萬顆積木下線,智能化倉儲確保了存取配送效率。”負責人介紹。
不過,AI玩具出海仍需突破“多國家、多語言、本地化”三大難題。未來,隨著企業持續深耕產品創新、優化市場布局、完善供應鏈體系,中國玩具有望在全球市場實現更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