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11
近日,江門澤塔電源技術有限公司的一批儲能鋰電池通過“合并批次+組箱出口”模式完成申報,經海關查檢后順利放行,即將發往美國。這一創新模式為出口儲能電池打通了高效通關通道,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與成本優勢。
作為“深圳總部+江門基地”“深圳研發+江門生產”模式的新能源企業,江門澤塔電源技術有限公司自2024年10月投產后,出口儲能鋰電池規模已突破2.3億元,成為江門首家出口破億元的儲能鋰電池企業。
“我們出口的鋰電池有200多個型號,以往需逐一申報、逐一查檢,且單個型號需單獨包裝,物流包裝成本居高不下。”公司負責人介紹,“新模式下,同一批次不同型號可合并申報、組箱出口,海關一次查驗即可放行,出口通關時間從2-3天壓縮至幾小時,單批貨物每個電池型號費用減少超3000元。”
為暢通儲能鋰電池出海通道,江門海關深入踐行“四下基層”,創新推出“合并批次+組箱出口”改革模式,實現企業申報、海關檢查、信息共享、出口裝箱全鏈條無縫順勢監管。該模式針對企業出口型號多、申報及查驗頻次高的痛點,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允許企業將不同型號、不同型式的鋰電池合并申報、拼包組箱,海關實施“一次查驗、一次出證、多批次出口”,有效減少重復申報、降低檢測成本。數據顯示,新模式使出口貨物屬地查檢時長壓縮超20%,為企業減免產品檢測、包裝成本超80萬元。
“生產管理規范、信用良好的企業經風險評估后,可采用該模式申報出口。這不僅壓縮了企業通關時長,還節省并釋放海關人力資源60%-70%,進一步提升了監管效能與服務水平。”江門海關所屬外海海關查檢科副科長勞世君表示。
江門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和商品檢驗處副處長林彬介紹:“為落實‘智關強國’行動部署,我們推出的出口鋰電池‘合并批次+組箱出口’檢驗模式受到企業廣泛認可,參與意愿強烈,目前已接到多家企業咨詢。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創新政策供給,助力江門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今年4月該模式已在關區復制推廣,符合條件的出口鋰電池企業均可參與。目前已有3家企業加入改革,預計每年可減少企業經營成本數百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