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7
2025年10月21日,土耳其貿易部發布第2025/34號公告,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合成及人造短纖維織物自主啟動反規避調查,重點核查涉案產品是否通過阿聯酋、韓國和埃及三國轉口至土耳其,以規避現行反傾銷稅。此次調查覆蓋稅號為55.13、55.14、55.15及55.16的四類產品,公告自發布之日起正式生效,利益相關方需在37日內提交調查問卷。
這一調查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土耳其對該類產品長達25年貿易監管的延續與升級。回溯歷史,土耳其早在2000年9月便對中國合成及人造短纖維織物啟動首次反傾銷調查,2001年2月起正式征收反傾銷稅。此后通過四次日落復審——分別于2007年6月、2013年5月、2018年12月及2025年6月作出肯定性裁決,持續延長征稅期限,最新一次裁決將44%的反傾銷稅率(按CIF計價)延續至2028年。
在反傾銷措施存續期間,土耳其已先后六次針對轉口行為啟動反規避調查,且均作出肯定性終裁,征稅范圍不斷擴大。從2015年將保加利亞、波蘭納入管轄,到2019年新增希臘,2021年擴展至西班牙、意大利等3國,2023年覆蓋北馬其頓,2024年進一步延伸至歐盟23國,再到2025年9月將馬來西亞納入征稅范圍,短短十年間,被認定為"轉口規避"的國家和地區數量持續增加。此次將阿聯酋、韓國、埃及列為調查對象,意味著其監管網絡進一步加密。
對于中國出口企業而言,此次調查帶來的沖擊不容忽視。作為土耳其紡織品進口的重要來源,中國合成及人造短纖維織物2024年對土出口額已超5億美元,44%的反傾銷稅意味著企業出口成本大幅攀升,部分企業訂單流失率曾高達30%。此前已有寧波、東莞等多地企業因稅負壓力被迫調整市場策略,而轉口貿易曾是部分企業的突圍選擇——2024年超200家中國紡織企業通過馬來西亞轉口恢復訂單,成功率達85%,但隨著馬來西亞被納入征稅范圍,這一路徑已失去優勢。
業內人士分析,土耳其此次調查反映出其對本土紡織產業的保護意圖,也凸顯了全球貿易中"規避與反規避"的博弈升級。當前,中國企業需從三方面應對:一是及時響應調查,梳理交易憑證以證明合規性;二是優化供應鏈布局,通過技術升級打造差異化產品,降低對價格競爭的依賴;三是拓展多元化市場,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度。隨著調查推進,相關企業需密切關注進展,在專業機構指導下做好應對準備,以降低貿易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