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6-17
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的背景下,光伏產業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近期美國和歐盟針對光伏產業的一系列政策調整,給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國際貿易環境變化:政策壁壘與市場挑戰
4月21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硅光伏電池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肯定性終裁,反傾銷稅率范圍在0%~271.28%,反補貼稅率范圍在14.64%~3403.96%。5月2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正式通過對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決議,這不僅沖擊東南亞光伏產業,也對中國光伏企業的海外布局產生影響。
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于5月23日通過《凈零工業法案》(NZIA)二級立法實施細則,要求到2026年,歐盟成員國新能源設備年度部署需求中需有固定比例來自本土制造,旨在降低對進口光伏組件的依賴,這無疑提高了中國光伏企業進入歐盟市場的門檻。
中東市場:技術優勢與本土化布局雙輪驅動
中東地區光照資源豐富且能源轉型需求旺盛,成為中國光伏企業的重要戰場。在沙特新未來城(NEOM)10吉瓦(GW)光伏制氫一體化項目中,隆基、晶科等企業供應了雙面率≥85%的高效組件,其耐候性設計可抵御沙塵暴和晝夜溫差,大幅提升發電效率。在阿聯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太陽能園區四期項目中,中國企業供應12GW的210大尺寸TOPCon組件,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產能布局方面,鈞達股份在阿曼投資建設5GW電池片基地,利用當地低電價和免稅政策推動本土化制造,產品不僅滿足阿曼需求,還輻射歐洲和非洲市場。
東南亞市場:產能優化實現逆勢增長
印尼憑借人工成本和設備出海成本較低的優勢,成為中國光伏企業投資的重要目的地。天合光能等企業在印尼建設電池組件一體化基地,產能利用率穩步提升。海外產能布局為中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有效應對區域政策波動。
拉丁美洲:資源紅利與本土化制造共振
拉丁美洲太陽能資源豐富,多國制定積極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在巴西,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投資3億美元建設大型光伏組件生產廠,產品廣泛應用于當地各類光伏項目;在墨西哥,通威股份投資4億美元建設涵蓋硅料加工及電池片生產的綜合項目,借助當地資源優勢和市場輻射能力拓展份額。中國光伏企業的投資不僅引入先進技術和產品,還促進了當地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非洲市場:能源基建與可持續發展協同推進
非洲大陸太陽能資源豐富,但能源基礎設施薄弱。東方日升在埃塞俄比亞投資2億美元建設光伏組件生產廠,提供高質價比產品,推動當地光伏項目建設;正泰新能源在南非投資數億美元建設大型光伏電站及配套設施,優化當地能源供應結構。這些項目既滿足了非洲對清潔能源的迫切需求,也為非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全球布局啟示:從"產品出海"到"生態出海"的升級
面對歐美政策挑戰,中國光伏企業通過多元化市場布局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從沙特的高效組件到印尼的產能基地,從巴西的本土化制造到非洲的能源基建,中國光伏產業正從單一的"產品出口"轉向"技術輸出+產能合作+生態共建"的立體模式。這種布局不僅規避了單一市場的政策風險,更通過技術優勢和本地化運營,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真正實現了光伏產業"點亮世界"的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