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2
2005年1月1日,中國紡織品配額全部取消,全球紡織品貿易進入“后配額時代”,貿易自由化邁出了重要一步,中國紡織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中國在勞動力、原材料和產業鏈完整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配額取消后,中國紡織品出口量大幅增長,進入“黃金增長10年”,國際市場份額節節攀升。2024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達3011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出口1419.6億美元;服裝出口1591.4億美元。
2004年7月30日,本報刊發題為《中國紡織業走進2005年》的報道,分析了后配額時代中國紡織業面臨的國際競爭形勢,其中提到科技含量高、知識密集型產品會更暢銷,市場的比重會日漸加大,而初級產品、低附加值產品則將逐步被淘汰。
的確,配額取消后,國際市場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紡織品企業不僅面臨著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等新興紡織業大國的競爭壓力,同時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也在頻繁動用反傾銷調查、特別保障措施等貿易保護主義手段,對中國紡織品出口進行限制,不僅給中國紡織品企業帶來了短期的市場沖擊,也給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面對這些不公平的貿易限制,中國政府和企業沒有退縮。他們一方面積極運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展現了中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捍衛公平正義的決心;另一方面,不斷推動產業升級,提升紡織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減少對低附加值產品的依賴。同時,企業還加速海外布局,優化供應鏈,國際資源整合能力不斷提升。
紡織品配額取消是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的重要節點。中國紡織業的崛起,既離不開對國際規則的適應與利用,也源于對自身優勢的充分發揮。在當前日益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下,中國紡織業發展一方面亟需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升產品附加值,深化產業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強政策支持,引導企業優化海外布局,提升國際資源整合能力。唯有如此,中國紡織業才能在全球化進程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