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2
9月1日,廈門自貿片區正式發布《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海上貨物運輸合同范本》(下稱《廈門鋰電運輸合同》)。作為全國首個針對集裝箱鋰電池儲能系統海上運輸的專項合同文本,該范本填補了當前鋰電池儲能系統海運出口領域缺乏統一規范合同的空白,將幫助行業上下游進一步明確職責邊界、凝聚合作共識,推動鋰電池產業在“出海”過程中實現安全與發展的良性互動。
此前,集裝箱鋰電池儲能系統因價值高、能量密度大,在海運出口時不僅存在熱失控安全風險,還常因承托雙方責任劃分模糊、糾紛解決機制不健全,給企業跨境運輸帶來困擾。為破解這一行業痛點,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廈門海事局、廈門港口管理局牽頭,聯合法律專業機構、鋰電生產企業、高校等多方力量共同研發該合同范本,通過清晰界定運輸鏈條中各方的權利、義務與責任,為企業簽約提供明確指引,有效降低溝通磋商成本。
廈門市律師協會副會長林洪偉(范本起草參與方)介紹,該合同范本的核心優勢在于兩點:一是精準聚焦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這一特定品類,避免通用合同的適配性不足問題;二是整合了產品技術規范、應急處置流程、定損檢驗標準、保險理賠細則及糾紛解決方式等多維保障內容,能顯著減少運輸環節的法律爭議與操作風險。
事實上,廈門港在鋰電池海運領域已積累深厚經驗:2022年7月率先啟動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批量混載海運出口試點,2024年初推出全國首份該品類海運指南,2025年初推動全國首部鋰電池海運安全行業標準落地。此次發布的合同范本,與前期形成的安全指南、行業標準形成“技術+法律”的配套體系,將進一步助力廈門打造全球鋰電池海運核心樞紐,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范本在爭議解決方面進行了創新:明確爭議解決地為廈門,打破傳統單一海事訴訟模式,提供調解、仲裁、訴訟三種可選路徑;同時引入國際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廈門代表處、海絲國際仲裁促進中心等專業機構,依托海絲中央法務區的“一站式”法律服務資源,幫助企業高效處理跨境糾紛,吸引更多國際合作伙伴選擇廈門作為貿易中轉節點。
后續,該合同范本將通過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中國船東協會在全國鋰電及物流行業推廣應用。相關方還將結合企業實際運輸案例,持續優化條款內容,推動產業端與運輸端深度協同,構建職責清晰、流程規范、安全高效的鋰電海上運輸生態。
寧德時代物流部總經理龍靜表示,統一的合同范本為企業帶來多重價值:既減少了因條款模糊引發的糾紛,幫助企業系統識別和規避風險;又通過標準化流程簡化交易環節,提升物流鏈協同效率、降低綜合成本,進而增強廈門港及國內鋰電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作為廈門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方向,新能源產業近年出口表現亮眼。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鋰電池出口額達635.68億元,居全國首位;其中廈門港出口量突破2萬標箱,占全省出口總量的96%,成為名副其實的鋰電池海運樞紐。自2022年以來,經廈門港出口的集裝箱式鋰電池累計產值約90億元。隨著該合同范本的推廣應用,廈門有望進一步強化在“一帶一路”海運網絡中的規則影響力,鞏固并提升全球貿易關鍵節點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