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19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證實,英偉達與超威半導體(AMD)已同意將對華芯片銷售收入的15%上繳美國政府,以此作為換取恢復向中國出口特定芯片許可的條件。
以出口許可為要挾逼迫企業“上貢”,這在眾多美國法律界和商界人士眼中,既“沒有先例”、“極不尋?!?,甚至可能構成違憲。同時,這也暴露了美國此前借“國家安全”之名限制芯片出口,不過是可用來“套現”的幌子。
變相征“出口稅”有違憲嫌疑
許多法律與行業專家指出,美國政府要求兩大芯片公司上繳15%的對華芯片銷售收入,或已觸及美國憲法明確禁止的“出口稅”紅線。
《紐約時報》報道表明,英偉達和超威半導體換取對華出口許可的代價,可能是向美國政府輸送超20億美元。拜登執政期間的白宮高級經濟顧問彼得?哈勒爾指出,征收這15%的份額存在諸多問題,且美國憲法明確禁止征收出口稅。
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史劍道稱,15%的上繳比例接近標準稅率,此前無類似先例,極有可能因涉嫌征收出口稅而違憲。他還提醒,一旦兩大公司支付這筆費用,其他跨國企業或同樣面臨為出口商品繳稅的風險。
雅虎財經援引國際貿易律師道格拉斯?雅各布森的觀點稱:“美國憲法嚴禁對出口產品征稅,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在我看來無疑是征收違憲的出口稅。”此外,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也質疑其合法性,認為美國不應開創“上繳收入換出口許可”的先例。
出口管制實為交易的“開關”
美國近期常以“國家安全”為借口,揮舞關稅大棒打壓貿易伙伴。比如5月,美政府稱好萊塢“遭受重創”,威脅對所有外國制作的電影征收100%關稅;8月1日起,又以“國家安全評估”為由,對進口銅半成品及高銅含量衍生品統一加征50%關稅。
盡管美國政府與芯片公司的最新協議未提“國家安全”,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國家安全”已淪為交易籌碼,出口管制則成為實現交易的“開關”。
曾負責出口管制政策的官員克里斯托弗?帕迪利亞認為,用出口許可換企業收入的做法“前所未聞”且“風險極大”,出口管制不應淪為政府創收的手段,美國政府的行為近乎勒索或收取賄賂。
彭博社引用華盛頓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研究員雅各布?費爾德戈伊斯的評論指出,這種交易史無前例,會削弱美國“基于國家安全實施出口管制”的正當性,令其相關說辭失去效力。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成員拉賈?克里希納穆爾蒂也批評稱,美國出口管制體系不應變成“披著國家安全外衣的創新稅收方案”。
美企擔心“上貢”有擴大化風險
英偉達與超威半導體選擇與政府達成協議,未采取法律對抗措施,這引發業內擔憂:未來企業與美國政府協商時或更被動,易被迫接受各類額外要求。
韓禮士基金會貿易政策負責人德博拉?埃爾姆斯警告,此例一開,美國政府可能針對特定企業和國家推出更多類似政策,宣稱“付費才能獲貿易權利”。
埃爾姆斯的擔憂很快得到印證。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13日公開表示,未來或把這一“收入分享協議”推廣至其他行業。美國GAMCO投資公司投資組合經理亨迪?蘇桑托表示,除芯片制造商,銷售其他戰略性產品的企業也擔心受此類“上貢”脅迫,為保出口業務或不得不向政府支付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