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21
7月17日,在第12屆世界化學工程大會暨第21屆亞太化工聯盟大會閉幕式上,一場關乎全球化工行業未來走向的倡議重磅發布。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戴厚良院士和世界化學工程聯合會主席陳國華院士,代表世界化學工程聯合會、亞太化工聯盟、中國化工學會,聯合發出《擁抱范式變革智造綠色未來》的北京倡議,為全球化工界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指明了新方向。
綠色發展,早已成為聯合國矢志不渝的戰略目標,更是人類通往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化工產業,宛如一張無形卻又堅韌的大網,深度滲透進人類生活的每一個細微角落,從日常的衣食住行,到高精尖的科技領域,化工產品和技術無處不在。而化學工程的范式變革,正如同那把能開啟全新大門的鑰匙,有望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磅礴力量。在此背景下,北京倡議應運而生,向全球化工界發出了極具前瞻性與引領性的號召。
聚焦可持續發展,提升人類福祉
北京倡議首當其沖倡導全球化工界緊緊聚焦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這意味著化學工程師們需勇挑重擔,持續發力推動化學工程的范式變革,以實際行動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宏偉藍圖。一方面,他們要積極分享這份倡議所承載的堅定承諾,讓更多的同行、企業乃至社會各界了解并認同;另一方面,主動出擊尋求合作伙伴,攜手并肩,共同為倡議的落地實施添磚加瓦。只有凝聚起全球范圍內的各方力量,才能在提升人類福祉的征程中邁出更為堅實的步伐。例如,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化工工程師可以通過技術輸出與合作,幫助當地優化化工生產流程,在保障生產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進而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踐行生態可持續,守護地球家園
實現生態可持續性,是北京倡議的核心要義之一。在化工生產過程中,效率與環保并非天生對立。倡議鼓勵化工企業和從業者不斷探索創新,通過優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物質和能源的不必要消耗,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排放。同時,高度關注工作環境的改善,為化工從業者營造安全、健康的工作氛圍,并且積極投身于提升周邊環境質量的行動中,增進人民福祉。
為了從源頭上把控化工過程與產品的綠色屬性,創建一套科學、完善的化工綠色工程評估框架迫在眉睫。該框架將為化工項目的規劃提供綠色且平衡的指引,助力解決傳統化工生產中遺留的污染難題,更要具備前瞻性,將新興污染扼殺在搖籃之中。比如,在規劃新的化工園區時,依據評估框架,合理布局生產設施,采用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確保園區從建設之初就走上綠色發展的正軌。
擁抱新興技術,開創化工新篇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新興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重塑著化工行業。北京倡議著重強調,要高度重視應用科技新知識,充分發揮化學工程的范式優勢,全力推動化工產業朝著低碳方向轉型升級。化工從業者應主動擁抱前沿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技術等,將其融入到化工研發、生產、管理的各個環節。
在化學反應層面,追求原子經濟性,讓反應物的原子盡可能多地轉化為目標產物,減少副產物的生成,從根本上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同時,致力于塑造化工過程全生命周期的可循環性,從原材料的獲取、產品的生產制造,到產品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形成一個閉合的循環鏈條,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例如,一些企業利用生物基材料替代傳統化石原料,生產可降解的化工產品,產品使用后又能通過特定途徑回收轉化為原料,實現了從“搖籃到搖籃”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倡導多元包容,激發創新活力
多元化、公平性與包容性,是創新的肥沃土壤。北京倡議呼吁全球化工界廣泛接納多元視角、不同價值觀以及豐富多樣的文化背景。在化工企業和科研機構中,確保性別、族群等方面的平等性,讓每一位從業者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施展才華。
持續推動消除地區、行業間的剪刀差,加強不同區域、不同化工細分領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攜手共進,傳統化工行業與新興化工領域相互借鑒,共享資源、技術與經驗,激發全行業的創新活力。比如,在一些化工技術相對落后的地區,可以引進先進地區的成熟技術與管理經驗,結合自身資源優勢,發展特色化工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深化教育研究,培育未來棟梁
教育與研究,是推動化工行業持續進步的源動力。北京倡議提出,未來十年,全球化工教育應緊緊圍繞化學工程范式變革這一核心導向,精心培育新一代工程師。將污染最小化、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等先進理念,深度融入化學工程師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每一個環節,從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到科研項目,全方位滲透。
全球化工界應攜手合作,共同設計契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新化學工程范式。通過國際聯合培養、學術交流活動等形式,拓寬學生與科研人員的國際視野,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與合作能力。例如,各國高校與科研機構可以聯合開展科研項目,共同攻克化工領域的全球性難題,培養出一批既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又擁有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的化工人才。
促進產業發展,履行社會責任
在產品制造和服務提供的全過程中,化工企業應時刻關注利益攸關方的福祉,包括消費者、員工、社區居民以及合作伙伴等。通過發布環境產品聲明和環境足跡標簽,主動向社會公開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環境影響信息,切實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增強消費者的環境和社會意識。
積極鼓勵化學工程師,尤其是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青年化學工程師,加強與中小企業的互動交流。中小企業在化工行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往往面臨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瓶頸。青年化學工程師可以憑借自身所學,為中小企業解決實際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助力其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實現綠色發展,共同應對所在地區化工產業發展面臨的諸多挑戰。
此外,北京倡議還倡議全球化工界積極與政府、私營機構和其他組織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秉持客觀、專業的態度,不受政治動態的無端干擾。通過舉辦科普活動、行業研討會等形式,努力提高公眾、政府、工業界和學術界對本倡議理念的認知與理解。推動數據公開透明,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促進公眾參與化工行業的發展決策,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
北京倡議的發布,為全球化工界勾勒出了一幅宏偉的發展藍圖。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全球化工從業者唯有攜手同行,積極響應倡議號召,才能在化學工程范式變革的浪潮中,智造綠色未來,為人類社會的繁榮發展鑄就新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