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8
當地時間2025年9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布,自同年10月1日起,對所有進口家具征收30%關稅。這一關稅新政落地前,中美家具貿易已受關稅波動影響呈現明顯起伏——2025年4-5月,受前期關稅摩擦沖擊,中國成品家具對美出口額連續兩個月同比下滑,降幅分別達7%、9%;直至6月關稅氛圍緩和后,出口增速才扭轉頹勢,同比回升1.25%。而此次30%的高額關稅,無疑將給中美家具貿易及全球產業鏈帶來更顯著的連鎖影響。
從中國家具出口端來看,企業已展現出較強的應對彈性。面對美國市場的政策不確定性,不少頭部企業早于新政前便啟動“去美國化”布局:以廣東佛山樂從、東莞厚街等家具產業集群為例,當地多數企業通過降低美國市場依賴度(部分企業對美出口占比從30%以上降至10%以下),將重心轉向印度、中東、東南亞及非洲等新興市場。例如,某主營實木家具的企業2025年上半年對中東出口額同比增長22%,對東盟出口增速達18%,新興市場的增量已部分對沖美國市場的波動風險。
對美國本土市場而言,關稅成本將沿著供應鏈向上游傳導。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8月美國國內家具零售價格已因前期關稅預期同比上漲4.7%,而30%新關稅生效后,進口家具的成本漲幅預計將進一步轉嫁至終端——據美國家具零售商協會測算,普通家庭購置一套客廳家具的支出可能增加800-1200美元,這將在通脹壓力下進一步抑制消費者需求。同時,美國本土家具企業也面臨“兩頭承壓”:一方面,其生產所需的木材加工件(依賴印度進口)、五金配件(超60%來自中國)等中間品若被納入關稅范圍,將推高自身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若試圖轉向本土采購,短期內美國本土供應鏈的產能缺口(如實木加工產能僅能滿足國內需求的45%)難以填補,可能導致交貨周期延長、庫存積壓等問題。
從全球供應鏈視角看,這一政策或加速家具產業的區域化重構。部分跨國家具品牌已開始調整布局:例如,宜家計劃將東南亞工廠的產能提升30%,優先滿足美國市場需求;美國本土品牌Ashley Furniture則在墨西哥新增生產線,利用北美自貿協定關稅優勢規避進口成本。但這種調整并非短期可實現——家具產業對生產基地的供應鏈配套(如板材加工、五金配套、物流樞紐)要求較高,而墨西哥、東南亞等地的產業鏈成熟度仍需3-5年培育,短期內全球家具供應鏈或面臨“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的陣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