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0
一、1-7月北海對東盟進出口增長,皮革企業訂單攀升
據北海海關信息,今年1月至7月,北海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額達63.9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對東盟國家進出口57.3億元,同比增長9.7%,貿易往來呈持續向好態勢。
近期,北海海關關員在石步嶺碼頭海關監管區,完成了200余噸巴西進口黃牛二層藍濕革的現場查驗,該批原料經檢驗合格后將投入生產,制成反毛皮產品銷往東盟市場。作為合浦縣早期臺資企業之一,成立于1991年的北海東紅制革有限公司專注于旅游鞋、運動鞋鞋面革生產,年進出口額已超12.5億元。公司副總經理邱亭潤表示,今年以來,東盟制革行業市場規模擴大,疊加政策與區位優勢,企業接到的進出口訂單迎來小高峰;在海關“優先報關報檢”“優先查驗”等措施支持下,業務銜接更順暢,通關效率提升使交期縮短5天以上,每年因超期交付產生的空運成本可減少100萬元。
北海海關副關長陳強指出,北海憑借“南瀕北部灣、東鄰粵港澳大灣區、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的獨特區位,是大西南出海重要口岸與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今年以來,北海海關結合當地產業實際,踐行“如我通關”理念,依托“關長送政策上門”“企業協調員”等機制,推出多項便利化措施,為企業降本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二、仙女湖兩業園區加大制鞋企業VOCs治理力度
今年以來,新余市仙女湖兩業園區聚焦制鞋企業大氣污染防治,以“提升一批、整治一批、淘汰一批”為原則,強化組織領導與治理投入,狠抓鞋業污染綜合治理,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據統計,園區內納入VOCs(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治理范圍的企業共139家,經研判,除28家通過取締關停、搬遷或產業布局調整完成治理外,其余111家企業均已安裝到位環保設備。
在推進治理過程中,園區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整合企業管理公司、環保管家、環保安裝公司等多方力量,形成協同發力的工作格局。針對治理中的難點問題——如部分效益不佳鞋企不愿承擔環保設備費用、企業主環保意識薄弱,以及少數企業擅自停用環保設施以節省電費等,園區第一時間聯合環保部門研究對策,精準施策推動問題解決。
為鞏固治理成效,園區進一步建章立制:制定《仙女湖兩業園區污染治理設施活性炭裝置驗收細則》,對已安裝的環保設施開展初步驗收,合格后督促投用,需整改的則限期完善;下發《制鞋企業大氣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辦法》,引導企業落實含VOCs物料全鏈條密閉管理;成立工作專班開展常態化巡查,每周公布企業環保表現紅黑榜,并對排名靠后的企業嚴肅處理——目前已對9家鞋企進行問詢,其中約談處理4家、下達整改通知5家。
此外,園區還通過建立環保微信宣傳群,每日推送打擊處理案例、治理工作進展及典型經驗,以正反案例強化宣傳,推動形成“園區上下大抓環保、齊抓環保”的共識與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