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1
近日,一則國內鞋企拒絕海外客戶半價采購的視頻引發熱議,折射出外貿企業在政策變局下的轉型智慧。面對外部政策壓力,以浙江某老牌鞋企為代表的中國制造企業,正憑借全球布局與品牌升級,探索突圍路徑。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推出系列扶持政策,助力企業化解發展難題。
全球布局破局:拒絕低價妥協的底氣所在
深耕鞋類外貿30余年的德賽集團,海外市場占比超70%,美國曾是其重要出口地。面對美方關稅政策變動,當美國客戶以“庫存處理”為由提出半價采購時,企業負責人果斷拒絕:“中國企業應堅守底線,團結應對挑戰。”
這份底氣源于企業前瞻性的全球化戰略。早在政策波動前,德賽已嗅到市場變化,提前調整布局。盡管美國業務受挫,但歐洲市場訂單逆勢增長超30%,南非、中東、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開拓也成效顯著。企業迅速調配人力,將原負責美線業務的50余名員工轉向歐洲市場,通過跨境平臺積極對接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客商,成功斬獲新訂單。
在品牌建設方面,德賽多年前便發力內銷市場,組建直播團隊、入駐主流電商平臺,目前內銷占比提升至30%,并躋身某平臺男鞋品類前列。企業還針對國內消費需求調整產品設計,實現外貿與內銷雙線發展。未來,德賽計劃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并積極籌備展會、對接電商平臺,搶占市場先機。
政策賦能:真金白銀助力企業“出海”
面對外貿企業面臨的挑戰,地方政府迅速響應。近日,溫州市商務局發布2025年商務領域產業政策,圍繞消費促進、內貿拓展、企業“走出去”三大方向,推出18條扶持措施:
物流與通關支持:對“本地集貨、本地報關”的拼箱企業,按年拼箱量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中歐班列場站運營主體依鐵路運量可獲最高400萬元補助。
品牌與平臺建設:獲評省級跨境電商品牌、園區、海外倉的企業,最高可獲50萬元獎勵;新建跨境電商獨立站且年交易額達標的企業,按投資額20%、最高100萬元給予補貼。
風險應對保障:對參與國際貿易救濟案件的企業,律師費可獲70%、最高150萬元補助,降低企業維權成本。
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外貿企業注入“強心劑”,助力其在復雜國際形勢下穩健發展,展現中國制造的韌性與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