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9
近日,一批來自江蘇啟東呂四港的光伏組件,順利運抵上海洋山港,并搭乘國際貨輪“地中海阿雅”號揚帆駛向海外市場。這一運輸任務的完成,標志著洋山港—呂四港“聯動接卸”模式成功承運首批貨物,意味著該監管模式在江蘇南通正式落地生根,同時,這也是長三角區域首票海港“聯動接卸”業務,為區域物流發展與外貿出口注入新活力。
“聯動接卸”模式將呂四港視作洋山港的延伸,出口貨物在呂四港完成報關后,通過駁船運往洋山港,后續查驗、放行等作業均在洋山港完成,貨物隨即裝載遠洋貨輪出口。南通利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包小俊對新模式帶來的利好感受頗深,他提到:“在該模式下,每集裝箱貨物能節省約400元物流成本,物流時間也大幅縮短,是真正讓企業受益的創新舉措。”以往貨物需經陸路長途跋涉運往洋山港,如今依托呂四港碼頭,實現了運輸模式從“陸運”到“水運”的轉型,企業通關時效顯著提升。
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及長江經濟帶發展,上海海關攜手長三角、長江流域各海關,穩步推進“聯動接卸”模式的應用。此前,該模式已在江蘇太倉,安徽蕪湖,浙江獨山、江西九江等4省13個港口成功落地,極大提升了長三角物流運輸效率,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有效滿足了快速物流需求。
洋山海關物流監控四科副科長吳坤飛表示,“聯動接卸”是洋山海關支持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點工作,通過實施“聯動接卸、視同一港”的整體監管,持續豐富“水水直連,多港互動,內河承接,洋山裝卸”的模式內涵,為企業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撐。洋山海關提前組建工作專班,積極協調解決多式聯運集裝箱查驗與通關難題,實行7×24小時不間斷值守,全力確保海港“聯動接卸”模式第一時間在呂四港落地,讓廣大企業盡快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紅利。
上海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長三角區域通過“聯動接卸”模式共完成進出口集裝箱12.13萬標箱。隨著“聯動接卸”模式在更多港口的推廣與應用,其將進一步發揮長三角地區水網密布、港口眾多的天然優勢,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升區域物流運輸效能,助力長三角地區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中贏得更大競爭優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