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14
在行業ESG表現持續提升的同時,中國造紙業正面臨“增產不增利”的增長瓶頸。在此背景下,構建上下游協同的綠色生態圈,成為企業突破困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
一、行業現狀:ESG進階與利潤承壓并存
造紙行業在綠色轉型上已展現積極成效。A股造紙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達79%,龍頭企業減碳目標明確且成果顯著:山鷹國際Wind ESG評級從BBB級躍升至AA級,其2030年減碳目標已完成93%;凱恩股份、青山紙業等企業也通過技術優化實現碳排放強度大幅下降,減碳路徑日益清晰,如冠豪高新借助綠色電力與綠證購買,在擴產中同步降低排放強度。
然而,行業增長壓力持續凸顯。2024年,我國紙和紙板總產量同比增長1.5%,但利潤同比下降2.7%;2025年一季度,產量同比增長5%,利潤卻降至41億元,同比下降22%,虧損企業占比超30%。“增產不增利”的矛盾,與市場競爭加劇、成本壓力傳導等因素密切相關,倒逼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與效益提升。
二、破局關鍵:“向綠而行”成轉型核心方向
造紙產業已形成智能化、清潔化、數字化的新型工業體系,規模以上企業達8.04萬家,主營業務收入約1.5萬億元,產量連續16年全球第一,70%企業技術裝備達國際先進水平。但要突破利潤瓶頸,“綠色轉型”不再是附加項,而是生存發展的必選項。
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趙偉指出,行業需提升生物質能源應用比例,在能源理論與技術上尋求突破,為碳中和目標提供支撐。這一方向既契合全球低碳發展趨勢,也能通過降低能耗、優化成本結構,緩解利潤壓力,同時滿足下游及國際市場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升級。
三、生態共建:構建上下游協同的綠色生態圈
單靠企業單打獨斗難以推動全行業“向綠而行”,構建上下游聯動的綠色生態圈成為破局關鍵,其核心支撐體現在三方面:
下游協同驅動技術創新:包裝、印刷等下游環節的需求升級(如冷鏈、生鮮領域對防水、耐油、保鮮紙基材料的需求),倒逼造紙企業研發特種功能材料,形成“需求-創新-供給”的正向循環。
鏈主企業引領生態整合:龍頭企業需發揮資源整合能力,聯動林漿紙、包裝、印刷等上下游環節,共享信息、技術與資源,將分散競爭轉化為協同發展,提升全產業鏈效率。
精準金融支持賦能轉型:引入針對性金融工具,為綠色技術研發、設備升級等提供資金保障,降低企業轉型成本,加速生態圈落地。
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總經理田超表示,在市場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打造綠色生態圈是更高效、更理性的路徑。造紙企業唯有以綠色為紐帶,凝聚上下游合力,才能將“增產不增利”的壓力轉化為轉型升級的動力,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實現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