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8
在全球貿易形勢風云變幻的2025年,服裝出口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服裝(含衣著附件)出口886.2億美元,同比微降0.3%,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展現出一定韌性。但深入剖析各項數據,行業發展的壓力與潛力也隨之凸顯。
出口態勢:量增價跌,品類冷熱不均
今年1-7月,我國服裝出口延續“以價換量”態勢。梭織服裝出口371.9億美元,同比微增0.1%,出口數量84億件,增長6.7%,出口平均單價下降6.7%;針織服裝出口401.4億美元,微降0.4%,出口數量140.5億件,增長7.8%,出口單價下降7.6%,衣著附件出口85億美元,微降0.4%。這種現象背后,一方面反映出全球市場對服裝基礎需求的存在,我國服裝憑借規模優勢在數量上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單價下滑也暗示著行業在品牌附加值、產品差異化競爭上仍面臨挑戰。
從品類來看,各細分市場走勢冷暖不一。大衣/防寒服、西服套裝/上衣、褲類、毛衫、嬰兒服裝出口增勢穩健,同比分別增長3.7%、2.2%、5.7%、8.7%、1.9%,這些品類或是因功能性需求穩定,或是契合當下消費潮流。而襯衫、襪類出口基本持平,裙裝、內衣/睡衣、針織T恤衫、運動服、胸衣出口分別下降6.5%、5.2%、10%、2.8%、10.5%,可能受到時尚潮流更迭、新興市場消費偏好變化等因素影響。
市場格局:傳統市場有失有得,新興市場潛力待挖
在主要出口市場方面,我國服裝出口呈現差異化表現。對美國出口服裝186.6億美元,同比下降4.8%,占比21.1%。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服裝消費市場之一,其市場份額的下降與美國貿易政策、消費市場變化等因素息息相關。自4月10日起,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實施合計達145%的高額關稅,并計劃于5月2日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小額免稅”優惠,同時征收120%的關稅,這無疑對中美服裝貿易造成沖擊。但對非美地區出口699.6億美元,增長1%,顯示出我國服裝在其他市場的拓展成效。
對歐盟出口172.1億美元,增長8.8%,占比19.4%,歐盟市場展現出較強的增長潛力。隨著歐洲消費者對可持續時尚、個性化服裝需求的增加,我國部分服裝企業通過提升產品環保標準、加強設計創新,成功打開歐盟市場。對日本出口64億美元,微增0.9%,占比7.2%,日本市場相對穩定,對品質的高要求使得我國一些中高端服裝產品仍有穩定銷路。對韓國出口36.3億美元,增長4.8%,對英國出口31.3億美元,增長13.8%,對加拿大出口16.8億美元,增長6.7%。
在新興市場方面,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服裝371.9億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對東盟出口75.2億美元,下降16.2%,但對拉丁美洲出口59.1億美元,增長13.7%,對非洲出口50.2億美元,增長14.5%。新興市場的潛力巨大,但由于基礎設施、貿易政策、消費習慣等差異,我國服裝企業在進入這些市場時,需要在供應鏈布局、產品本地化等方面進行更多投入與調整。
從國際市場份額來看,1-7月越南占美國服裝進口份額為19.2%,穩居第一大供應國;中國在美國份額為16.1%,同比減少5.7個百分點;孟加拉國在美國份額為9.7%。1-6月中國占歐盟服裝進口份額為26.3%,同比增加2.2個百分點;孟加拉國居第2位,占比22.8%。1-7月中國占日本服裝進口份額為46.2%,減少1.8個百分點;越南居第2,占比19%。可見,在全球服裝出口競爭中,我國在部分市場份額受到沖擊,但在歐盟等市場仍保持競爭力。
國內區域:優勢產區表現分化,新興力量嶄露頭角
國內服裝出口地區格局也在發生變化。1-7月,浙江出口服裝219.8億美元,同比增長5.9%,作為我國傳統服裝出口強省,浙江憑借完善的產業集群、靈活的市場機制以及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廣東出口121億美元,下降8.4%,廣東服裝產業長期依賴傳統加工貿易模式,在全球貿易環境變化、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下,面臨轉型升級壓力。江蘇出口114.6億美元,增長1.3%,山東出口108.5億美元,增長8.2%。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中西部地區正嶄露頭角。新疆、福建出口分別下降7.4%、11.9%,但其他地區中,湖北、廣西出口增勢迅猛,分別增長21.6%、16.5%。這些地區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優化營商環境等措施,逐步在服裝出口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為我國服裝出口產業布局優化注入新動力。以安徽蕪湖市孫村鎮為例,當地共有服裝及相關配套企業230余家,被譽為“安徽服裝第一鎮”“全國出口制造服裝名鎮”。合肥海關所屬蕪湖海關通過監管前移、政策宣傳、組建專家團隊等方式,助力企業轉型升級,今年前2個月,蕪湖市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金額1.1億元,同比增長13.1%。
國際競爭:對手強勁,我國企業機遇猶存
在國際市場上,我國服裝出口面臨著諸多強勁對手。孟加拉國憑借低成本優勢和日益提升的可持續發展標準,出口額激增。2025年7月,其出口額達到40億美元,同比增長25%,正鞏固其作為可靠采購樞紐的地位。越南以36億美元的出口額同比增長9%,憑借優質多元的產品,尤其受到美國和日本買家青睞,彰顯其作為優質多元采購首選地的聲譽。印度盡管國內零售需求強勁,但出口額為13億美元,同比未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力受到一定影響。
面對這些競爭對手,我國服裝企業并非毫無機遇。我國擁有完整的服裝產業鏈,從紡織原料生產到服裝加工制造,各個環節協同發展,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隨著國內產業升級,在智能制造、綠色環保技術應用、服裝設計創新等方面取得進展,部分企業已具備生產高端、定制化服裝的能力,這是一些競爭對手短期內難以企及的。
未來展望:多重挑戰下探尋發展新路徑
展望未來,服裝出口行業面臨多重挑戰。全球經濟雖有短期回暖跡象,但長期增長態勢脆弱,貿易政策擾動、地緣政治緊張及財政風險持續構成下行壓力。中美關稅雖再次暫停加征24%對等關稅90天,至11月10日,但美國內法律層面關稅政策存在高度不確定性,若最高法院上訴失敗,將啟動“B計劃”維持現有對中國關稅措施。自8月7日起,美國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不同稅率的對等關稅,涉及多個主要紡織服裝出口國,且嚴打轉口貿易,這對我國服裝出口企業的供應鏈布局、成本控制帶來挑戰。
然而,挑戰之中亦有機遇。隨著全球消費者對可持續時尚、個性化服裝需求的增長,我國服裝企業若能加大在環保技術研發、設計創新方面的投入,提升產品附加值,有望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在市場多元化方面,繼續深耕歐盟、日本等傳統優質市場,加大對拉丁美洲、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通過本地化運營、建立供應鏈中心等方式,降低貿易風險,挖掘市場潛力。同時,借助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優化供應鏈管理、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將為我國服裝出口行業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開辟新的發展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