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2
在全球和區域經濟形勢充滿變數、不確定性顯著增加的當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自實施以來,已歷經3年多的時間。這一協定從多個關鍵維度持續發力,穩步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為區域經貿發展筑牢根基,賦予區域經濟更強的韌性與可持續性。
從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視角來看,RCEP成效斐然。數據顯示,2024年,RCEP區域內貿易總額飆升至5.7萬億美元,這一龐大的數字彰顯出區域內貿易往來的高度活躍。同時,該區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在全球占比均超過30%,凸顯出其在全球投資版圖中的關鍵地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到2030年,RCEP區域有望貢獻全球約32.7%的經濟增長,這一預測進一步印證了RCEP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潛力。
在產業鏈融合發展方面,RCEP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過統一關稅承諾、原產地規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以及其他貿易規則,將區域內各成員國原有的27個貿易安排和44個投資協定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整合。這一整合極大地促進了區域內原材料、產品、技術、人才、資本、信息和數據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推動區域內產業鏈分工不斷細化,促使成員國更好地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進而提升區域最終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例如,江蘇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一家生產各類鍍膜及特種玻璃的企業,憑借海關簽發的RCEP原產地證書,出口產品在目的國享受關稅優惠,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供應鏈互聯互通在RCEP的推動下也取得了顯著進展。RCEP要求一般貨物在抵達后48小時內放行,對于鮮花、生鮮等易腐產品,成員國之間更是實現6小時內通關。這一規定大大減少了貨物的停留時間,確保貨物能夠快速送達市場,有效降低了貨物損耗率,提高了供應鏈的運轉效率。像云南的花卉企業,借助RCEP的6小時內通關政策,出口鮮花的損耗率幾乎降為零,出口速度大幅提升,最快兩到三小時就能完成出口手續。
從區域投資重點領域來看,RCEP引入“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制度,顯著擴大了開放范圍,為區域內投資合作創造了更為寬松、透明的環境。以泰國為例,隨著RCEP的實施,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積極布局泰國市場,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先進技術,促進了就業,還有助于泰國構建更完整的電動車產業鏈。
日前,以“加強產業鏈供應鏈融合,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RCEP經貿合作對接交流活動在第二十五屆投洽會舉行。與會嘉賓圍繞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前景下的合作潛力展開深入探討,這一交流活動為RCEP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思考與活力。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周曉燕指出,在全球經濟復蘇遲緩、地緣政治沖突不斷、供應鏈區域化重構、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的大背景下,RCEP已成為區域經貿合作發展的“壓艙石”。為進一步推進RCEP務實合作,她呼吁成員國以數字經濟為紐帶,充分激活協同效能;以綠色經濟為導向,重塑區域可持續競爭力;以供應鏈互聯互通為支撐,夯實產業鏈融合的基石。周曉燕強調,加強RCEP的實施與深化合作,對于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維護區域經濟穩定至關重要,是推動成員國實現互利共贏、重塑區域經貿合作新優勢的戰略支撐。
緬甸投資與對外經濟關系部部長瓦瓦貌表示,RCEP不僅僅是一項貿易協定,更代表著成員國對以繁榮和區域廣泛經濟一體化為特征的共同未來的堅定承諾。他希望在RCEP框架下,優先推進互聯互通與物流合作、技術轉讓與能力建設、可持續供應鏈發展這三大領域的工作,以此增強區域經濟韌性和包容性。瓦瓦貌還呼吁各成員國全面落實RCEP條款,積極加強在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的合作,緬甸也愿與各成員國攜手共建更具韌性、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區域共同體。
日中投資促進機構代表理事、秘書長岡豐樹認為,RCEP通過優化原產地規則和降低貿易壁壘,有力地促進了日本與中國、東南亞各國之間的供應鏈整合與投資貿易合作。近年來,日中投資促進機構重點關注ESG經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區域協同,并積極推動日中企業在東南亞共建價值鏈與生態系統。在2025年,該機構將持續深化RCEP實施,搭建可持續合作平臺,進一步在高端制造與綠色經濟等領域拓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中國地區總部總代表黃在元稱,在RCEP框架下,韓中兩國在綠色轉型與數字經濟領域的深度合作正不斷拓展。韓國在氫能源、燃料電池及數字技術方面具備優勢,而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與豐富的應用場景,雙方通過技術協同與供應鏈整合,已成功落地多個項目。未來,雙方將依托RCEP原產地累積等規則,進一步推動區域內綠色產業鏈的構建和數字貿易的便利化。
國務院參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杜瑩芬研究員指出,自RCEP生效以來,區域內貿易規模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區域內依存度不斷提升,產業鏈布局得以優化,區域生產網絡初步成型,技術賦能開始顯現,數字化協同也已起步。不過,地緣政治沖突、規則標準不統一、成員國發展差距較大以及供應鏈韌性不足等問題,依然制約著RCEP協定紅利的充分釋放。為此,杜瑩芬研究員建議從構建韌性供應鏈、深化邊境內措施協調、促進包容發展以及加強技術賦能與機制保障這四個方面深化合作。通過多邊合作與制度創新,RCEP有望實現效率與安全并重的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和產業鏈穩定的重要支撐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