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4
10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2025年前三季度外貿數據,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3.61萬億元,同比增長4%,增速較前8個月提升0.5個百分點,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這份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在當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前三季度,各地各部門攻堅克難、主動作為,廣大外貿企業積極適應市場變化、深耕創新發展,我國外貿不僅實現規模穩步增長,更在結構優化上取得突破,達成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
從細分數據來看,我國外貿“穩中向好”的特征愈發明顯,抗壓能力持續增強。季度維度上,增速呈現逐季攀升態勢:一季度同比增長1.3%,二季度提升至4.5%,三季度進一步加快至6%,至此我國進出口已連續8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且三個季度進出口規模均穩定在10萬億元以上,處于歷史較高水平。月度表現同樣亮眼,9月單月進出口4.04萬億元,同比增長8%,創下年內單月增速新高,其中出口與進口已實現連續4個月同比雙增長,復蘇勢頭穩固。
進出口兩端表現分化中蘊含積極信號。出口端有效抵御多重外部壓力,保持穩健增長——前三季度出口19.95萬億元,同比增長7.1%,連續8個季度維持增長態勢,成為外貿增長的核心引擎;進口端雖同比微降0.2%(進出口值13.66萬億元),但降幅較前8個月收窄1個百分點,反映出國內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持續發力,內需市場正逐步回暖,為進口增長注入動力。
探尋外貿逆勢向上的“增長密碼”,三大核心支撐清晰可見。其一,創新驅動激發增長潛能,“含新量”持續提升。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1.9%,對整體出口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三成,其中工業機器人出口增幅達54.9%,風電設備出口增速顯著;與此同時,國潮花燈、盲盒公仔等品質升級的國貨潮品,已遠銷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出口新亮點。其二,民營企業挑起“主力軍”大梁,活力持續釋放。截至三季度末,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達61.3萬家,進出口額19.16萬億元,同比增長7.8%,連續22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今年以來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始終領先,前三季度占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攀升至57%,較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繼續穩居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地位。其三,市場“朋友圈”不斷擴容,有效對沖外部風險。國際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已成為全球166個國家和地區的前三大貿易伙伴,較去年同期增加14個;從具體市場來看,前三季度我國對東盟、拉美、非洲、中亞等地區進出口分別增長9.6%、3.9%、19.5%和16.7%;此外,我國還新增135種農食產品準入,覆蓋50個國家和地區,進一步拓寬了貿易空間。
展望后續發展,王軍也指出,當前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外貿面臨的不確定性與挑戰仍在增多,疊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客觀因素,四季度要實現外貿穩定發展仍需付出更多努力。不過,他強調:“我國經濟擁有穩固的基礎、豐富的優勢、強勁的韌性與巨大的潛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超大規模市場與完整產業體系的優勢突出,這些都將為下一階段外貿保持韌性與活力提供堅實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