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6
在全球工程機械貿易版圖中,俄羅斯市場近年來與中國的聯結愈發緊密。曾幾何時,中國工程機械在俄羅斯市場一路高歌猛進,成績斐然。全俄建筑業聯合會數據彰顯了中國工程機械前些年在俄羅斯市場的輝煌,僅去年一年,中國對俄工程機械出口額便高達1.4萬億盧布,攀上歷史巔峰。聯合會主席安東·格盧什科夫透露:“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團在俄羅斯新工程機械供應量里占比極大,近乎包攬85%。要知道在2022年,這一比例還超不過50%,短短兩年半,兩家企業在俄市場份額就激增60%。”俄羅斯當地客戶對中國機械制造巨頭的產品贊譽有加,普遍反饋這些設備在絕大多數場景下,都能完美契合建設需求,哪怕是那些極為復雜的大型項目也不在話下。
不過,步入2025年,原本一路向好的形勢泛起漣漪。數據顯示,2025年1月,中國貨物和專用設備于俄羅斯市場的份額,從去年同期的61.1%滑落至51.9%。細分品類中,自卸卡車占比從78%降至62%,牽引車從78.1%降至64.1%,下滑幅度頗為明顯;起重設備領域,中國公司份額從47.3%掉到39.2%;建筑機械領域,占比也從68.9%降至64.7%。與此同時,依據俄工貿部數據,2025年前三個月,俄羅斯工程機械銷量較去年同比下滑近三分之一,僅為6600臺。當地從業者分析,經銷商庫存積壓嚴重、客戶消費能力受限、盧布匯率頻繁波動等多重難題相互交織,使得市場愈發萎靡。
但在市場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卻有一抹亮色出現——俄羅斯本土生產的設備銷量逆勢上揚11%,達到980臺,市場份額也順勢提升6個百分點,占比達15%。這一增長主要源于推土機、挖掘裝載機、裝載機及滑移裝載機等品類。俄羅斯此前便制定工程機械國產化目標,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60%-80%的進口替代。再考慮到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存在減弱的可能性,不少歐美品牌蠢蠢欲動,試圖重回俄羅斯市場。在這樣的復雜局勢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面臨不小挑戰,還能穩守優勢,頂住各方壓力嗎?
特種設備制造商BEEZONE的母公司“ТСГРУПП”總經理德米特里·加夫里連科對此持有樂觀態度,他認為即便制裁取消,歐美廠商回歸,想要重新奪回俄羅斯市場份額也絕非易事。“中國設備的技術水平早已今非昔比,和歐美產品相比毫不遜色,而且長期以來,客戶對中國設備高性價比的優勢十分買賬。歐美品牌如今唯一能倚仗的,也就只有相對完善的售后服務和配件供應體系了。”另有行業資深人士表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向來以敏銳捕捉客戶需求變化著稱,能快速響應,推出性價比更優的產品。“那些打算重返俄羅斯市場的西方品牌,除非大幅降低產品價格,否則很難重新贏得客戶信任。”
從實際數據來看,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在俄羅斯市場的根基依然深厚。據海關數據,今年1-3月,我國工程機械對俄羅斯出口金額達到12.8億美元,在出口總額中占比近10%,在所有出口目的國中拔得頭籌。盡管當前面臨市場份額下滑、競爭加劇等壓力,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憑借長期積累的產品性價比優勢、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在俄羅斯市場的競爭優勢短期內依舊難以被撼動。出口俄羅斯,對于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而言,依舊是拓展海外市場、實現業務增長的優選方向。未來,中國企業若能進一步強化本地化服務體系建設,加深與俄羅斯本土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有望在俄羅斯市場續寫輝煌,在全球工程機械市場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