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1
據成都海關統計,2025年上半年,四川外貿進出口5190.9億元(全國第8),同比增長6.3%;其中,生物醫藥及醫療儀器出口同比猛增34.9%,成為新質生產力驅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
一、增長底氣:政策+資源,筑牢產業根基
四川生物醫藥產業的亮眼表現,源于政策賦能與產業鏈協同:
政策引領創新:省委、省政府出臺《醫藥健康產業提質倍增行動方案》《創新藥“青苗培育”行動方案》等文件,推動AI、大數據等技術用于藥物研發;布局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等平臺,聚焦基因測序、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
集聚產業資源:吸引GE醫療、阿斯利康等國際企業設研發中心,培育藥明康德、華西海圻等研發企業,以及國藥四川、泉源堂等流通百強企業;建成都國際醫藥港等樞紐,形成“研發-生產-流通”完整鏈條。
二、創新亮點:“川藥”實力凸顯,獲批數量全國第二
四川創新藥研發走在全國前列:
企業突破:健進制藥鹽酸伊達比星注射液獲美國FDA無缺陷批準,成該品種中國首家出口美國企業;康諾亞1類新藥司普奇拜單抗(康悅達?)為國內首個自主研發IL-4Rα抗體藥物,已獲批3個適應癥,獲國家突破性治療認定。
平臺與數量領先:4個平臺入選首批重點培育中試平臺;2016-2024年成都藥品獲批上市637個(按品種計),全國城市排名第二。
三、出海成績:醫藥“川軍”拓全球,多品類齊發力
依托“一帶一路”與展會平臺,四川生物醫藥企業加速出海:
創新藥交易額破紀錄:2023年百利天恒與BMS合作交易額84億美元,2024年科倫博泰與默沙東合作達93億美元;2022-2024年成都醫藥出海超270億美元,2025年前5個月新藥出海超14億美元。
器械與中藥材出海:四川阿斯特上半年醫療器械出口超6000萬元,遠銷歐美、東南亞;成都普什制藥玻璃酸鈉滴眼液獲非洲多國注冊,計劃年底覆蓋全非;“松潘川貝”出口18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首破出口“零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