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21
7月16日,一艘裝載“組合港(一港通)”貨物的駁船在江門海關所屬高沙海關關員監管下,從江門高沙港駛往深圳蛇口港,標志著“江門高沙-深圳蛇口”組合港新航線正式開通。這一航線的啟用,進一步完善了珠江西岸的跨境物流網絡,為大灣區物流一體化注入新活力。
作為西江內河航運的關鍵樞紐,江門高沙港是珠江西岸家用電器、摩托車等產業出口貨物的主要通道,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組合港(一港通)’模式解決了傳統水轉水模式下兩次申報的繁瑣流程,大幅簡化通關手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江門海關所屬高沙海關物流監控科副科長任文紅介紹,此次新航線是高沙海關開通的第3條“組合港(一港通)”航線,此前已開通“江門高沙-深圳鹽田”組合港、“江門高沙-廣州南沙”一港通航線。至此,高沙港實現“組合港(一港通)”出口通關模式全覆蓋,構建起更為高效便捷的物流網絡。
為全方位提升跨境物流效率,江門海關聚焦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深化與大灣區樞紐港的溝通協作:一方面,通過“關長送政策上門”等機制,為企業深入解讀“組合港(一港通)”物流監管模式的便利政策,確保企業應享盡享;另一方面,創新運用啟運港退稅、內外貿同船同場管理、內河運費扣減等政策工具,多維度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與傳統水轉水模式相比,‘組合港(一港通)’模式為企業降低了20%以上的綜合物流成本,平均每個標箱可節約300元運費,顯著提升了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江門國際貨柜碼頭有限公司經理呂樂文表示。
隨著新航線開通,江門市已累計開通9條“組合港(一港通)”航線,覆蓋高新港、高沙港、新會港、鶴山港、開平三埠港等5個口岸,構建起輻射西江流域主要制造業集群的“水上高速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江門市通過“組合港(一港通)”模式累計出口貨物3.6萬標箱,同比增長28.5%,節省綜合物流成本超1000萬元,有力推動了大灣區物流一體化發展,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