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在李寧、特步等國產運動品牌相繼發布2021年中期報告后,安踏也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
8月24日午間,安踏體育(2020.HK)披露2021年中期業績。截至6月30日,安踏體育實現營收228.12億元,同比增長55.5%;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含分占合營公司損益)為38.4億元,同比增長131.6%。這也意味著,安踏平均每天凈賺2121萬元。
“在體育用品行業里面,我們應該是表現最好的一家公司。”安踏集團執行董事兼總裁鄭捷在8月24日在業績交流會中直言
截至8月24日收盤,安踏體育股價收漲0.65%,報171.2港元/股。近250日,安踏股價漲幅達107.9%,目前總市值4628億港元。
不過,資本市場對于安踏的亮眼業績反應相對保守。時尚行業獨立分析師黃凱認為,安踏在7月8日已經釋放了上半年獲得高額增幅的信號,9日收獲近7個點的上漲,再結合安踏的體量以及今年整體上漲幅度和超50倍的市盈率,財報發布當日未在股市掀起波瀾實屬正常。
1個安踏=2.2個李寧
今年上半年,安踏多項指標創歷史紀錄。
截至6月30日,安踏品牌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長56.1%至105.78億元;FILA品牌的收入同比增長51.4%至108.27億元,其他品牌的收入同比增長90.1%至14.07億元,均為歷史最高。
另外,其毛利率也超越歷史同期水平,在上半年達到63.2%。其中,主品牌安踏、FILA和其他品牌的毛利率分別為52.8%、72.3%和70.4%,同比增長了11.2、1.8和5.9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安踏此次在營收規模、凈利潤規模及毛利率等重要指標上,也遙遙領先于同行。
截至6月30日,安踏228.12億元的營收規模約為李寧(101.97億元)的2.2倍,特步(41.35億元)的5.5倍,361度(31.07億元)的7.3倍。從凈利潤來看,安踏凈利潤為38.4億元,約為李寧19.62億元的2倍,特步4.27億元的9倍,361度的10倍。
而在毛利率方面,安踏2021年上半年整體為63.2%,高于李寧和特步同期的55.9%和41.8%。
黃凱認為,安踏整體毛利率的提升大多歸功于主品牌安踏。“一是國內較好的疫情控制使得消費穩步復蘇;二是安踏加速建立了完整的DTC模式;三是新疆棉事件導致消費回流;四是更認可國產品牌的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后兩點都促使消費者更能接受正價銷售的安踏產品”。
而在門店數量上,安踏也遠超李寧、特步等品牌。截至6月30日,安踏品牌門店9788家,FILA品牌1979家,KOLON品牌151家,DESCENTE品牌178家。而同期,李寧和特步的門店數量分別為6745家和6015家。
超過阿迪達斯,追趕耐克
在中國運動鞋服市場,除了與本土品牌的較量,安踏與國際品牌的差距也正在縮小。
2021年上半年,阿迪達斯大中華區收入為24.05億歐元(約合183億元人民幣),毛利率為54%,經營利潤為7.58億歐元(58億元人民幣)。而安踏2021年上半年這三個指標均趕超阿迪達斯。另外,天貓平臺數據也顯示,今年1-7月份,安踏集團旗下品牌總成交額達成以企業維度計算在“運動戶外”類目排名第一。
今年3月“新疆棉事件”以后,國外運動品牌遭到中國消費者抵制,導致了銷售階段性下滑。而安踏借機高調簽下原本為耐克品牌代言的王一博。
“國內體育運動品牌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我們由于有了王一博的加持,推動了安踏主品牌在2021年上半年取得這樣的成績。”鄭捷在業績會上表示。
完成對阿迪達斯大中華區的超越,安踏的增長態勢是否可持續?黃凱認為可以,但增速會放緩。“相對于單一品牌的李寧,多品牌且全部處于良好增長態勢的安踏集團將更加穩健。超過阿迪達斯中國只是開始,未來5年內,安踏體育將增長至耐克中國的規模,甚至完成超越”。
不過,鞋服行業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對安踏的增長預期則更為保守。他認為,以安踏品牌合并報表指標超越耐克存在可能,但安踏的未來還取決于對收購的消化是否達到預期。“如果沒有,未來很有會拖累安踏的整體發展。主品牌安踏增長強勁,但和本土競爭對手李寧比較起來也挑戰不小。”
據Euromonitor數據,雖然2020年安踏在國內運動服飾市場市占率達22.3%,超越過去多年領先的阿迪達斯(19.6%)和耐克(16.4%)位列第一。但從國內整體運動鞋服市場市占率來看,還是次于耐克和阿迪達斯。
另外,據時代財經觀察,“新疆棉事件”對國際品牌的影響也正在減小。今年7月29日,耐克一雙發售價為1599元的倒鉤聯名籃球鞋遭到消費者瘋搶。得物平臺上,這雙球鞋最高售價為29999元。而近3天,該款球鞋在平臺上售出超100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