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23
7月20日,河南多地遭遇嚴峻雨情。受持續強降雨的影響,河南多條河流水位上漲,多座水庫超汛限水位,引發多地城市內澇、農田積澇、洪災等災害。
尤其是鄭州市,一小時內降雨量達到201.9毫米,可以說這一個小時,下了接近北京半年的雨!而對于聚烯烴行業而言,這場暴雨引發的水災又會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從供應端的角度來看,目前河南省有中石化旗下的中原石化和洛陽石化兩套裝置,分別位于濮陽市和洛陽市,其中中原石化有26萬噸的PE產能和28萬噸的PP產能,洛陽石化有16萬噸的PP產能。從降雨集中的地區來看,濮陽市和洛陽市受災情況相對較小,水災并未影響上述兩套裝置正常開車。
而對于市場比較關心的大量搶險物料,特別是編織袋需求的增加,又是否會影響上游的PP和PE的價格?
根據我國《防汛儲備物資驗收標準》(SL297-2004)的規定,防汛搶險物料包括:防汛編織袋、防汛土工織物、防汛復合土工膜、防汛針刺復合土工織物等11類。并且對各類物料的規格和質量標準都做了明確的規定。
以防汛編織袋為例,根據規定,防汛編織袋的質量在80-100克,測算100萬條防汛編織袋所需要的原料聚丙烯(PP)約為80-100噸。

再看防汛土工織物,根據基材的不同,防汛復合土工膜也有不同的標準:

(1)基材是塑料編織土工織物時,1萬㎡的復合膜所需要的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約為0.8-1.6噸。

(2)基材是短纖針刺非織造土工織物時,1萬㎡復合膜所需要的原料約為5-8噸。
按照目前國內相關產品的產能來看,聚乙烯(PE)的單日產量約為6.5萬噸;聚丙烯(PP)的單日產量約為9萬噸,其中用來制作編織袋的PP拉絲料產量約占PP總產量的1/3,即3萬噸;短纖的單日產能約為1.8萬噸。
因此單從防汛搶險物料的需求來看,所需原料的數量占供應的比例很低,目前的工業產能可以輕松滿足防汛搶險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