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簡稱《通知》),提出18條具體政策措施,支持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推動中醫藥服務走向世界。
國際醫療部滿足境外消費者康養需求
《通知》指出,鼓勵具備條件的公立機構基地先行先試設立國際醫療部,向境外人士提供中醫醫療服務按特需醫療服務管理。鼓勵公立機構基地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以品牌、技術、人才、管理等優勢資源與社會資本等開展合作,新建、托管、協作舉辦醫養結合機構,為境外消費者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中醫藥康養服務。
中醫藥服務走向世界,迎來政策利好。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一些地方傳播與擴散,推動中醫藥服務出口、走向世界,將中醫藥與疫病斗爭的經驗與世界分享,讓中醫藥服務惠及更多的人群,有著重要意義。
辨證論治“較量”疫魔彰顯中醫藥大智慧
據統計,僅西漢以來的2000多年中,中國就發生過300多次疫病流行。在與疫魔的較量中,中華民族總結出《溫疫論》《溫熱論》《濕熱條辨》《溫病條辨》等一系列中醫抗擊疫病的經驗,并不斷創新行之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疫病的方法。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推出的通方“清肺排毒湯”,源于1800多年前的《傷寒雜病論》中的4個經方,蘊含著中醫治療學調和陰陽的思想;與此同時,加強“辨證論治”的中醫思維,一人一策、隨證化裁、及時調整,有效降低了發病率、轉重率、病亡率。
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南陽市考察調研,參觀了醫圣祠,了解《傷寒雜病論》作者“醫圣”張仲景生平及其對中醫藥發展作出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特別是經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傳染病之后,我們對中醫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要進一步發展中醫藥。
已認定17家!中醫藥服務走出去步伐加快
據《通知》,充分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等現有渠道引導加大支持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力度;支持基地利用境內外各類互聯網平臺建立面向海外患者的推廣門戶,拓展國際營銷渠道;鼓勵跨境寄遞企業承接中藥及其制劑國際寄遞服務等。
可以說,隨著中醫藥出口基地國際醫療部的成立,以及面向海外患者中醫藥服務的網絡推廣門戶建立,境外患者想獲取中醫藥服務將更為便捷。
當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96個國家與地區,接受過中醫藥、針灸、推拿或氣功治療的人數已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中國已與40多個國外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中醫藥合作協議。2019年《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首次將起源于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納入其中,中醫藥影響力日益加強。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德國病毒學家奇納特爾曾表示:“中西醫結合療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中醫藥在防止病毒吸附細胞、病毒復制等方面有明顯效果。”
隨著《通知》的落實,中醫藥服務走向世界的步伐將會加快。從挽救幾百萬瘧疾患者生命的青蒿素,到新冠疫情中國分享的中醫藥抗疫成功經驗,中醫藥醫療服務的價值舉世矚目。發揮中醫藥在解決世界性難題中的作用,讓中醫藥服務惠及世界更多人群是時代的需要。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如其“治未病”的思想,對減輕社會沉重的醫療負擔將起到重要作用。當前推動中醫藥服務出口,不僅利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而且利于讓世界重新認識以中醫藥為代表的醫者仁心、“人命至重,有貴千金”、調神調氣調心調身以及陰陽五行、辯證論治、天人合一等中華文明與智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醫藥服務是有待不斷探討的人類智慧與財富。推動中醫藥服務走出去,將惠及更多人群。
目前,商務部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定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等17家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有序擴大基地范圍,抓好政策落實,支持基地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中醫藥國際影響力。
隨著中醫藥服務走向世界,“人命至重,有貴千金”、陰陽和諧、天人合一等中華文明與智慧將會得到更多的理解與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