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發展,全球逾90個國家或地區相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部分國家或地區還采取了“封國”“封城”的措施。
經過近一個月的“封城”、“禁足”后,部分歐洲國家疫情擴散趨緩,據英國天空電視臺4月7日報道,奧地利、丹麥、挪威、捷克等國政府本周紛紛宣布,計劃開始逐步解除因新冠肺炎疫情實施的社會封鎖措施。
而疫情相對嚴重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等其他歐洲國家,也正在計劃如何進行“解封”。
然而,盡管歐洲各國疫情曲線開始“拉平”,讓人們對遏制疫情燃起了信心,但不少專家警告說,過早“解封”可能會導致“第二波感染”。而一些國家在計劃“解封”的同時,也表示將對其效果進行評估,并不排除“急剎車”的可能。
歐洲目前疫情情況
(截止巴黎時間4月8日23時)

據路透社4月8日報道,世衛組織歐洲區域主任漢斯·克呂熱當地時間8日稱,歐洲的新冠疫情“令人非常擔憂”,還敦促各國政府在放松控制疫情蔓延的措施之前“慎重考慮”。漢斯·克呂熱在視頻簡報會上說:“大西洋對岸的確診病例急劇增多,使得仍令人非常擔憂的歐洲疫情被低估了。在這場馬拉松比賽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據法新社4月7日報道,法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在當地時間7日累計超過1萬人。法國衛生總署署長熱羅姆·薩洛蒙指出,數據顯示疫情“在繼續推進”。并警告說:“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峰值。因為每一天醫院方面的病患人數還在增多,重癥患者人數也還在增多。我們現在還處于上升階段,盡管增速有一點放緩。”他認為:“現在談解除封鎖毫無意義。”
停航潮來襲,全球港口擁堵,運費堪憂,集運業正面臨著巨大損失!
海事咨詢公司Sea-Intelligence最新預測,在最壞的情況下,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運輸需求下降,由此引發的停航浪潮,可能給整個集運業帶來230億美元的損失。該機構稱,這一數字是基于班輪公司在2009年曾經歷過的運費下跌情況,以及當前的大面積停航推測得出的。
外媒相關報道據消息顯示,截至4月5日全球集裝箱航運公司停航航次總數已經升至212條,多數停航航次都集中在接下來的5至6周內。亞歐市場撤出的運力最多,未來四周,預計將有29%~34%的運力從該市場撤出。
在貿易需求下滑可能帶來巨大損失的情況下,船公司停航試圖維持運費水平。在最壞的情況下,由此引發的停航浪潮,可能給整個集運業帶來230億美元的損失,這是史無前例的。各大港口除了受到停航計劃影響,國外的港口碼頭也正在采取系列措施以應對目前疫情。總的來說,全球港口航運業都正在經受煎熬。再次提醒,近期有出貨計劃的貨主貨代朋友們,與船公司、客戶等做好溝通,提前做好出貨計劃,以免影響出貨。
(文章來源:維運網,轉發請注明,如圖片有侵權,請告知)